名称:官僚主义
拼音:guān liáo zhǔ yì
解释:指只发号施令而不考虑实际问题的工作作风,即当官作老爷的工作领导作风。
出处:毛泽东《必须注意经济工作》:“第二,动员群众的方式,不应该是官僚主义的。”
事例:哪怕是辛辛苦苦的~也好,哪怕是艰苦奋斗的命令主义也好,都在反对之列。 邓小平《在西南区新闻工作会议上的报告》
官僚主义是苏共的痼疾,从斯大林时期开始,苏共的官僚主义就一直在不断蔓延滋长。在勃列日涅夫晚年阶段,遇事拖拉,到处扯皮,互相推诿,不负责任的官僚主义习气在苏联上上下下到处都有。[5]
作为国家政治的衍生物,官僚主义是一种长期存在的复杂历史现象。作为中国历史上的重大变革,1949年新中国的成立从意识形态、政治制度、经济基础和社会条件等层面为遏制和反对官僚主义创造了根本条件。但是,官僚主义并未销声匿迹,而是以各种形态渗入党内,腐蚀和危害党和国家政权。因此,必须正视官僚主义的客观存在,深刻认识官僚主义产生的复杂根源和发生机理,为彻底清除官僚主义做好思想准备与理论准备。
乱作为、乱拍板的背后是官僚主义,根源在于政绩观错位,用光鲜亮丽的外表掩盖了矛盾和问题。[6]
群众观念的弱化、为民信念的缺失、执政理念的模糊,正是根源。一些人之所以沦为官僚主义的俘虏,正在于动摇了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立场,淡忘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丢弃了群众是真正英雄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在“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上犯了迷糊。[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