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大险峻的山岭。[5]
晋·王羲之《兰亭集序》:“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1] [2] [3] [4]
宋·张世南·《游宦纪闻》·卷六:山行百里,始至其下,舍舆策杖,无非崇山峻岭。
金·蔡松年·《水龙吟序》:举目皆崇山峻岭,烟霏空翠。
明·王𨱋·《春芜记·宸游》: 前面崇山峻岭,画栋雕墙,乍有乍无。 [5]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八回:唐敖一心记挂梦神所说名花,每逢崇山峻岭,必要泊船,上去望望。
清 梅曾亮 《书棚民事》:“而棚民能攻苦茹淡,于崇山峻岭人迹不可通之地开种旱谷,以佐稻粱。”[6]
郑观应 《盛世危言·防边上》:“今 东三省,崇山峻岭所在俱有,诚使其险要,多筑土垒,则进攻退守,绰绰有余。”[7]
当代·周而复·《白求恩大夫》·二:第二天,这一小队人马进入崇山峻岭的雁北。
当代·刘白羽·《第二个太阳》·一五章:部队在武陵山脉的崇山峻岭中追击敌人。
当代·刘白羽·《长江三日》:船只能缓缓行进,像一个在崇山峻岭之间慢步前行的旅人。
当代·路遥·《早晨从中午开始》·十:书读得越多,你就越感到眼前是数不清的崇山峻岭。[5]
作主语、宾语、定语;形容高大而陡峭的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