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00多年前,已有人类在江阴地域生活。
5000多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先民们已在境内聚成村落,繁衍生息,从事渔猎和农耕,开始种植水稻,并掌握了制陶、织麻、琢玉等手工业技术。[5]
商末,周太王之子泰伯、仲雍南奔,于江阴地域建立勾吴。 共6张 江阴
春秋时期,地属吴国延陵,为吴公子季札的封地。
楚考烈王十六年(前247年),楚相春申君黄歇迁封于江东吴地,江阴属其封地。
秦王政二十五年(前222年),置会稽郡,江阴隶属会稽郡延陵乡。因江阴先后为吴季札的封地和黄歇的采邑,故江阴有“延陵古邑”和“春申旧封”之称。
汉高祖五年(前202年),延陵乡改为毗陵县,在县境东部置暨阳乡,为江阴古称。
西晋太康二年(281年),置暨阳县。[50]
南朝梁敬帝绍泰元年(555年),废暨阳县,置江阴郡,下辖江阴、梁丰、利城3县。
陈永定元年(557年),陈霸先夺梁王位,封梁主萧方智为江阴王,在江阴郡建江阴国。此后江阴分别为县、为郡、为军、为路、为州,建置数经变化,置废分合无常。
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江阴军升格为江阴路总管府。 古代江阴市舶司和现代江阴港
元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秋,改江阴路为江阴州,隶属常州路。
元至正二十七年(1367年),朱元璋攻占吴王张士诚辖区江阴,降江阴州为江阴县,恢复江阴县建置,属常州府。
清咸丰十年(1860年),太平军攻克江阴,江阴属太平天国苏福省常州郡。太平军败后,复属常州府。
民国元年(1912年),废府存县,江阴县隶属江苏都督府。
民国三年(1914年),属苏常道。
民国十六年(1927年),道废,江阴县属江苏省。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省以下设行政督察区,江阴县属江苏省第二行政督察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