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朝时期,属孤竹国地。
周朝时期,属燕国,隶右北平郡和辽西郡。
秦朝时期,沿燕置。
西汉初期,为匈奴左地。武帝后为塞地,境内有白狼等县,为境内设县之始。
东汉时期,属幽州,为乌桓地。建安十二年(207年),曹操北征乌桓;八月,登白狼山(今白塔子乡大阳山),斩乌桓首领蹋顿。
晋朝时期,为前燕、前秦、后燕和北燕地。
南北朝时期,为北魏、北齐地。
隋朝初期,为建德郡龙城县地,后为辽西柳城县地。
唐朝时期,属营州柳城县地,后与库莫奚、契丹杂居。
辽朝时期,属中京大定府地。
金朝时期,属北京路大定府地。
元朝时期,属大宁路。
后金天聪九年(1635年),置喀喇沁左翼旗。
清乾隆三年(1738年),在旗境内置塔子沟厅。隆四十三年(1778年),改塔子沟厅为建昌县,开始实行蒙汉分治。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8月,成立喀喇沁左旗人民政府,从此结束了蒙汉分治的历史。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旗政府由南公营子迁至大城子。
1953年,设建制镇。
1957年10月,国务院58次会议通过撤销喀喇沁左旗建制。
1958年4月1日,成立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25]
截至2023年6月,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辖2个街道、14个镇、5个乡:大城子街道、利州街道、南公营子镇、山嘴子镇、公营子镇、白塔子镇、中三家镇、老爷庙镇、六官营子镇、平房子镇、十二德堡镇、羊角沟镇、兴隆庄镇、甘招镇、东哨镇、水泉镇、尤杖子乡、草场乡、坤都营子乡、大营子乡、卧虎沟乡,另辖1个乡级单位:国营官大海农场。[12] 县人民政府驻大城子街道。[13] 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电子地图
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位于辽宁省西部、朝阳市南部,介于北纬40°47′—41°33′、东经119°24′—120°23′之间,东邻朝阳县,西靠凌源市,南接葫芦岛市建昌县,北连建平县。全县总面积2232.10平方千米。[22] 喀喇沁左翼蒙古族自治县卫星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