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不求易,事不避难,臣之职也;不遇盘根错节,何以别利器乎?(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虞诩传》)
成语“盘根错节”即出自于此。[1]
东汉时有个人名叫虞诩,他从小就是孤儿,由祖母把他养大。他为了报答祖母的养育之恩,一直侍奉祖母到90岁高龄寿终正寝后,才应太尉李修的聘请到他府里任职。 成语漫画《盘根错节》
这时,西羌和匈奴突然入侵,北方的并州和西方的凉州同时受到严重的威胁。大将军邓骘认为与其兵分两地驻守,分散实力,还不如把兵力集中防守并州而弃凉州,朝廷中不少大臣也附和邓骘的意见。只有虞诩独排众议,他对太尉李修提出自己的看法:“凉州的百姓不但熟习军事而且个个英勇善战,西羌之所以不敢侵入关中,也是因为畏惧凉州的百姓,而凉州百姓一向认为自己是大汉的一脉,才义无反顾地牺牲一切来捍卫国家。今天如果照邓将军意见,舍弃凉州,那对整个局势恐怕只有害处而没有好处吧。”
邓骘听到了虞诩的意见,认为虞诩是故意和自己作对,怀恨在心,一直想找机会进行报复。
过了没多久,朝歌发生民变,老百姓纷纷武装起来与地主政府对抗,常常有地方官吏被杀的事发生,朝廷虽然一再派兵去镇压,却始终没法平息。
邓骘看到这是一个很好的报复机会,便找了个理由,把虞诩调去当朝歌的县令。虞诩的亲朋好友知道后,都很为他担心,认为这次去一定凶多吉少,没有一个不替他抱不平的。可是虞诩却很有信心地笑着说:“一个有抱负、有志气的人,绝不会避开困难的事而专门去找容易的事来做。这就像我们在砍树时,如果不遇到坚硬牢固的盘根错节,就显不出斧头的锋利一样。我去出任朝歌县令,又有什么可怕的呢。”
后来,虞诩到了朝歌,很快表现出他出色的政治才能,平息了当地官民之间的纠纷和动乱。朝廷认为他有将帅之才,把他升为武都太守。不久以后,他又率兵大破羌人,为国家立下不少汗马功劳,官至尚书仆射。[3]
不要因为遇到的事情繁难复杂就气馁、退缩,这是懦弱的表现。为人应该持有不屈不挠的勇气,坚决前行。或许,很多时候,处理好了盘根错节的复杂事物,就会因祸得福,获得一个上升的机会。遇到困难,遇到别人的刁难,不要害怕、逃避,昂起头迎难而上,相信这是一个磨练自己的意志的机会,风雨过后便是晴天。勇敢向前迈步,利用智慧和才干解决问题,前方会为你展示明朗的天空及绚烂的彩虹。[4]
“盘根错节”本义指树根盘曲,枝节交错。比喻事物纷繁杂乱,难以处理。该成语在句中多作谓语、定语,也作状语、补语;中性。[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