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由"干""净""利""落"四字构成联合结构,"利落"一词兼具灵活敏捷与整齐有序双重含义[1] [3] 。基础释义分为三层:1.形容环境或物品的整洁状态,不存冗余杂物;2.指视觉效果的赏心悦目,体现美学层面的秩序感;3.特指人体动作或事务处理中的娴熟精准,如"投篮动作干净利落"的典型用例[1] 。
该成语出自赵树理《李家庄的变迁·十二》中"不是老人家,谁能这样干净利落"的原文引用,通过对话场景展现人物处理事务的果断作风。其后被现代汉语广泛运用于文学创作与日常交流,成为描述效率与秩序的高频词汇[1] [3] 。
作为联合式中性成语,可承担多种语法功能:
作谓语:"他处理纠纷干净利落"
作定语:"新时代女性干净利落的处事风格"
作状语:"她干净利落地完成了任务"
生活化应用场景涵盖:
体育运动:"三步上篮动作干净利落"
职场描写:"项目汇报做得干净利落"
家居环境:"书房收拾得干净利落"[3]
近义词群组包含:
干净利索:强调办事效率,如"她是个干净利索的管家"[2]
大刀阔斧:侧重改革力度,如"企业改革大刀阔斧"
反义词集群包含:
拖泥带水:描述办事拖拉,如"审批流程拖泥带水"[3]
唠唠叨叨:指语言冗余,如"解释问题唠唠叨叨"[3]
该成语具有明确的语法特征:
结构类型:四字联合式,无主从关系
感情色彩:中性词,可通过上下文表达褒贬倾向
繁体写法:干凈利落(部分文献记载)
适用时代:现代汉语常用词汇
在跨文化传播中,该成语常被译为"smooth and clean"或"efficient",用于国际交流中描述中国式管理效率。谜语"取本存息"以隐喻方式诠释其核心特征,而相关成语如"落落大方""落地生根"等构成语义关联网络[1] [2] [3] 。
文学创作中多用于刻画人物性格,如赵树理通过"干净利落"塑造果断的长者形象。当代媒体常以此形容动作的熟练、敏捷与准确性,如"机器人操作干净利落"的报道用语。其语义演变保持稳定性,核心内涵自1949年小说原著使用至今未发生显著偏移[1]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