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中“年富”特指未来的年岁多,与“力强”组合后形成“年纪轻且精力旺盛”的核心语义。朱熹在《论语集注》中强调“后生年富力强,足以积学而有待”,成为该成语的语义溯源[1] 。
最早可追溯至《论语·子罕》中“后生可畏”的典故,宋代朱熹在注解时首次完整表述“年富力强”概念[1] 。明代冯梦龙《醒世恒言》中“二弟年富力强,方司民社”是文学作品中的早期用例。
该成语属于联合式结构,语法功能上多作谓语或定语[1] 。其褒义属性使其常用于赞许中青年群体的精神状态。
近义词:
春秋鼎盛:强调正当壮年
风华正茂:突出才华与朝气
血气方刚:侧重精力旺盛
反义词:
老态龙钟:形容年老体衰状态
年老力衰:直接点明体力衰退
郭沫若在1978年《科学的春天》演讲中提出:“趁你们年富力强的时候,为人民做出更多的贡献吧!”成为现代汉语中的典范用例。鲁迅在《且介亭杂文·病后杂谈》中写道“看洋装书要年富力强”,展现其日常生活场景的适用性。
该成语常与劝勉珍惜时光的语境关联,如《论语·子罕》中"后生可畏"与"年富力强"形成语义呼应。在反义词词典编纂中,常与"老态龙钟"形成系统性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