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桂铭画得很好,他十分重视自己的感受,他的画是每次不同的感受创造出来,只求效果,不择手段,即选择一切手段发挥了传统笔墨的柔和细腻,又打出了叛逆的师承,用最大的勇气,达艺术之通途。
——吴冠中
毕业于浙江美院的张桂铭,原本属于新浙派人物画家,有扎实的造型能力和笔墨功夫,创作过《齐白石》(1984年)等出色作品。 80年代中期,他由人物画转向花鸟画。但这一“转向”,不是走传统花鸟画的路子,而是通过花鸟题材闯一条新路,张扬个性,探求现代感。这探索从三方面展开:以平面构成取代对三维空间的追求,以约形、变形取代写实,突出色彩而淡化水墨。经过多年的艰辛劳动,他获得了成功,一个新的张桂铭出现在人们面前。
——郎绍君
作品《画家齐白石》《天地悠悠》《荷满塘》分别在第六、八、九届全国美展上获奖。其作品被收入《中国现代美术全集》《20世纪中国美术馆藏画集》《当代中国美术》《百年中国画展作品集》《中国当代美术图鉴》《世纪风骨-当代中国艺术50家文献与作品》等画集。《画家齐白石》《彩荷》等作品被中国美术馆、上海美术馆等收藏。 张桂铭
张桂铭的画是静的。欣赏他的画也需要有宁静的心境,如同品茶一般,慢慢地细细地品味。他的画似乎不大注重单体形象的完整,却十分讲究整体造型的美观,常以极其简练的数个或数十个单体构成一个严谨完美的画面。若从画中拿掉一枝半叶,画面的美感即被破坏;若要硬添几笔,又令人感到臃肿繁琐。这种构图的审美意趣与现代抽象绘画十分相近,即是以小叶(点)、枝干(线)、花或果子(面)来构成一个均衡又富于变化的画面。那纵横交叉的树干所分隔成一块块各种形状的空白,那点缀于空白之中的花、叶、果、鸟,足以令人反复玩味。《林间幽禽》在这方面显得尤为精彩:在一个正方形的画幅中,花鸟占据了画幅的下半部分,“点”、“线”、“面”的巧妙组合,造成一种曲折而又舒畅的视觉美感。右侧一行题词从上至下,把上部的空白与下部的画面联成一体。此种构图在中国画中极为少见。
张桂铭的线条除却惯用的中锋,较多地运用侧锋、偏锋乃至散锋,他说:“中国书法里有最好最丰富的线条。”确实,在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窥见传统中所谓的屋漏痕、折钗股、“吴带当风”、“高山坠石”及“曹衣出水”。他画花卉,最早画的是玉兰花,是齐白石删繁就简的线条功夫深刻地启迪了他。难怪程十发大师对他说:“对你产生影响的,就是你画过的两个人。”这两个人一位是八大山人,另一位是齐白石。张桂铭以书法的线条入画,时有佳作。《蓝瓶玉兰花》用线由浓至渴,似断还连,遒中含韧,神完意足;《彩瓶花卉》运笔迅即果敢,一任挥洒,狂草式的线条凸现出画家亲近自然、热爱生活,借花咏怀、以美悦人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