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争议多,思想和思潮的变动在某种意义上可说是关系一个时代的晴雨表,没有五四新文化运动及其以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也就没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也就没有中国新民主主义的革命。一个时代思想与思潮变动的情况,对于我们把握时代的脉搏极其重要。
作者影响大,许纪霖先生长期从事思想文化研究,积累深厚,是颇有有影响的公共知识分子。
所属丛书已有一定影响,该书属于博源文库——现代性与中国社会转型丛书之一。顾名思义,本丛书对中国未来走向等现实问题进行最大限度地研究和讨论,以在更大范围寻求社会共识、共鸣与争议。
上编 启蒙的分化与挑战
第一章 1978年以来的启蒙与内部分化
1.1980年代新启蒙运动的由来
2.新启蒙运动的同一性与内在分歧
3.1990年代的启蒙分化
第二章 当代中国启蒙的内在紧张
1.两种启蒙:“尊德性”与“道问学”
2.从现代化到现代性
3.作为主体性的人的解体
4.全球化中的民族国家认同
5.世俗社会的神圣性问题
6.改革的合法性问题
第三章 1990年代自由主义与新左派论战
1.论战的焦点所在
2.两种自由
2011年,该书入选新浪2011年度中国社科好书榜。[1]
许纪霖华东师范大学紫江学者,华东师范大学历史系中国近代思想史专业博士生导师。近年来主要从事二十世纪的中国思想史和知识分子研究 。
主要著作:《新世纪的思想地图》(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回归公共空间》(江苏人民出版社,2005)、《大时代的知识人》(中华书局,2007)、《启蒙的自我瓦解》(合著)(吉林出版集团,2007)、《近代中国知识分子的公共交往》(合著)(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另一种理想主义》(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 《读书人站起来》(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其中,《中国知识分子十论》2005年获首届中国国家图书馆文津图书奖。[2]
许纪霖教授是研究中国思想史的专家,尤其在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思想和思潮的研究方面有独到建树。《当代中国的启蒙与反启蒙》从思想史的视角梳理了包括后现代思潮、国家主义思潮、新左翼思潮、虚无主义思潮、反西方主义思潮等各种思潮,并对其源流、影响做了考辨,进而深刻指出:当今的中国只有继续沿着启蒙的路径,融入人类主流文明,才能巩固和发展改革开放的成果,真正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
话题争议多,思想和思潮的变动在某种意义上可说是关系一个时代的晴雨表,没有五四新文化运动及其以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也就没有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也就没有中国新民主主义的革命。一个时代思想与思潮变动的情况,对于我们把握时代的脉搏极其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