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产于丹麦,1973年由我国直接引进。因其优良的生产性能,现已成为我国农村地区重点推广的肉兔饲养品种之一[1] 。但因早期引种规模有限,导致纯种存栏量相对较少。
头部特征:头稍粗大,颌部肌肉发达,母兔下颌处有明显喉袋
耳部性状:两耳厚实直立,耳壳边缘较宽,长度中等[1]
体型结构:背腰平直宽阔,臀部圆润丰满,四肢纤细但骨骼粗壮
皮毛特质:全身被毛纯白浓密,成年兔毛长约2.5厘米[1]
40日龄断奶体重达0.9-1.1公斤,3月龄体重可达1.8-2.3公斤,成年公兔体重3.5-4.4公斤,母兔4.0-5.0公斤[2] 。屠宰率可达53%,肉质细嫩无腥味。皮张面积达1100平方厘米,毛皮质地柔软致密。
母兔平均每胎产仔7-8只,最高记录达14只。初生仔兔体重45-50克,成活率超过95%。哺乳期母兔日均泌乳量约200克,乳汁营养丰富。
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能耐受-10℃至35℃的温度区间。抗病能力显著优于普通家兔,对球虫病、巴氏杆菌病有较强抵抗力[1] 。耐粗饲性能突出,可消化粗纤维含量达18%的饲料。
由于早期引种数量有限,目前纯种保有量呈下降趋势。现存种群主要分布在湖北、山东等地的育种基地,年出栏量约5万只。2021年被列入农业农村部重点推广的畜禽良种名录[1] 。
共5张 丹麦白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