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房玄龄等《晋书·简文三子传》:“元显因讽礼官下议,称已德隆望重,既录百揆,内外群僚,皆应尽数。”[3] 又《晋书·司马元显传》:“元显因讽礼官下议,称己德隆望尊。”[4]

后人将句中的“德隆望重”“德隆望尊”加以改造,产生了“德高望重”这个成语。

富弼,字彦国,北宋洛阳人。他出身贫寒,从小读书勤奋,知识渊博,加上举止豁达,气概不凡,当时有位前辈见过他后,赞叹说:“这是辅佐帝王的贤才啊!”

富弼二十六岁踏上仕途。四十多年里,他对北宋王朝竭诚尽忠,在处理外交、边防、监察刑狱、赈济灾民等事务中,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不断被加官晋要先后担任过仁宗、英宗、神宗三朝宰相,成为天子倚重、百官景仰的名臣。

仁宗庆历二年(1042年),北方的契丹国屯兵边境,要求宋朝割让关南的大片领土。朝廷决定任命富弼为报聘使者前往敌营谈判。在交涉中,他不顾个的安危慷慨陈词,列举两国数十年来结盟交好的历史,劝说契丹君主放弃割的要求成功地维护了本国的利益。他先后两次奉命出使,第一次赴任,正逢文儿得病去世;第二次上路,又闻报小儿子出生,他都没有回家看上一眼。归国以后,朝廷为了褒扬他的功绩,先后授予他枢密直学士、翰林学士和枢密副使等要职,他都谦逊地再三辞谢,不肯就任。

庆历八年(1048年),黄河在商胡决口,洪水泛滥成灾,河北六七十万灾民仓皇南下,涌向京东地区。当时,富弼正遭到政敌的谗言诽谤,谪官在青州,在境内腾出公私房屋十多万间来分散安排灾民,并出榜向当地百姓募集粮食,加上官仓中的全部存粮,都运送到各区散发。到第二年,河北麦子大熟,绝大多数灾民都扶老携幼返回家乡。富弼为国家召募到兵员一万多人。民间颂声载道。天子特派使者前来慰劳,并授任他为礼部侍郎,富弼却辞谢说:“这是臣应尽的职责。”

富弼为人谨恭慈和,即使当了宰相以后,也从不以势傲人。无论下属官员或平民百姓前来谒见,他都以平等之礼相待。神宗熙宁五年(1072年),富弼年老退休,长期隐居洛阳。一天,他乘小轿外出,经过天津桥时被市民发现,马上纷纷跟随观看,使热闹的一个集市顷刻之间变得空无一人。司马光曾称颂他说“三世辅臣,德高望重。”这个评价是符合事实的。(故事根据北宋司马光《辞人对小殿札子》相关内容改写)[2]

“德高望重”是社会或阶级对某些道德榜样人物或者是道德上具有广泛影响力的人一种崇高的道德评价。这种评价是人们在长期的道德实践活动中自然而然形成的,而不是外界对某个人的强加或个人不怀好意的自封。享有崇高道德声望的人,一般都是严格遵守某种社会道德规范的模范,具有较高的道德修养,并对他人和社会产生深刻的影响。人们要多了解他们的故事,敬仰他们,认真地学习他们时时刻刻心系天下人民,为国家、为社会甘于无私奉献的精神。[5]

相关查询: 德隆望重 德隆望尊
友情链接: 知道 电影 百科 好搜 问答 微信 值得买 巨便宜 天天特价 洛阳汽车脚垫 女装 女鞋 母婴 内衣 零食 美妆 汽车 油价 郑州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杭州 南京 苏州 武汉 天津 重庆 成都 大连 宁波 济南 西安 石家庄 沈阳 南阳 临沂 邯郸 保定 温州 东莞 洛阳 周口 青岛 徐州 赣州 菏泽 泉州 长春 唐山 商丘 南通 盐城 驻马店 佛山 衡阳 沧州 福州 昆明 无锡 南昌 黄冈 遵义
© 2024 haodianxin 百科 豫ICP备14030218号-3 消耗时间:0.590秒 内存2.8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