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000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峙峪人”就在此栖居生息。
夏商时,朔城区为楼烦地。
春秋战国时期,为狄人所居。赵武灵王二十年(公元前306年),攘地西北,置云中、雁门、代郡,朔县地属赵国的雁门郡。
秦始皇三十二年(公元前215年),秦始皇派蒙恬率军北击匈奴,筑土城养马,故名马邑。后置马邑县,属雁门郡。
西汉袭秦制,称马邑县。新朝王莽改马邑县为章昭县。东汉初称马邑县,属并州雁门郡。东汉末年废县。
三国、西晋,均称马邑县,俱属并州雁门郡。永嘉六年(312年),马邑地属代国。东晋十六国时期,太元元年(376年)代国亡,马邑先属前秦,不久归后燕。
北魏初,马邑为京畿内地。太和十七年(493年)隶属恒州。北齐天保八年(557年),朔州治所移马邑故城。同年置招远县,隶朔州广安郡。北周仍称招远县,为广安郡治。北周武帝建德元年(572年),升置朔州总管府。
隋大业初,废朔州总管府,罢朔州,置代郡,后改为马邑郡,辖鄯阳(今朔城区)、云内(今大同市口泉附近)、神武(今朔城区神武村)、开阳(今神池县境)四县。
唐代,称鄯阳县,为朔州治,属河东道。武德四年(621年)改马邑郡为朔州,辖鄯阳、常宁两县。开元五年(717年),于鄯阳县城东三十里的大同军城(贞观年间置)另置马邑县(故治即今朔城区神头镇马邑村),隶属于朔州。天宝元年(742年),复改朔州为马邑郡。乾元元年(758年),又改马邑郡置朔州。
五代后唐,称鄯阳县,为朔州治。同光元年(923年),设在金河县的振武军被契丹军占领,徙治朔州。五代后晋天福元年(936年),把包括朔州、寰州在内的十六个州割让给契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