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俞为民教授所著《元代杂剧在昆曲中的流存》(江苏大学学报2006年1月第8卷第1期)一文中写道:“作为元曲重要组成部分的元杂剧,从金末元初产生,在辉煌了近一个世纪后,到元代末年虽已开始衰落,但仍有着舞台生命力,在明清时期的昆曲中,无论是剧目,还是曲调及演唱形式,都存留着元杂剧的因素”。俞为民认为:“元杂剧剧目在昆曲中的流存有两种形式:一是改编本,即将原本改编成昆曲所采用的传奇,如明代对元代王实甫的《西厢记》杂剧的改编……在明代,一些文人剧作家既推崇《西厢记》杂剧的文采,又惜其不能用为文人学士所欢迎的海盐腔、昆山腔演唱,不能付诸舞台,故对其作了改编,即将《西厢记》杂剧改成了《南西厢》”。所不同的是,李日华等改编的“南西厢”在剧本上不是缩写“北西厢”,而是扩写,把原来“北西厢”的五本二十一折,增加到三十八折。在演唱上把元杂剧“末旦本”改成了“上场皆唱”。在唱腔曲牌上改“北曲”为“南曲”。另一种改编的样式是取其剧名,取其某些情节和曲词,配以部分北曲和南曲,杂糅成一剧,其典型有前文已经提到的北昆“马西厢”。俞为民认为的元杂剧在昆曲舞台上流存的第二种形式是折子戏。他写道:“杂剧原本虽全本已不能上演,但其中的单折却仍在昆曲舞台上传唱。”

二、胡明明、张蕾、邵源所著《“北西厢”杂剧昆唱之浅论》(中国戏曲学院学报《戏曲艺术》2009年第4期)一文中写道:“北方昆曲剧院的某些剧目更具代表性,如《单刀会·刀会》、《货郎旦·女弹》、《西游记·胖姑学舌·借扇》等,这些折子属传统戏,除个别稍微复杂的外,一般为口传心授,属于捏戏,没有编剧,没有导演,这些剧目作为北方昆曲经典折子戏,已经传承了几代人。如今,这些经典的折子戏经过几代人的演出早已幻化成昆曲,并被南方昆曲院团吸收搬演,成为保留剧目。从上述现象可以看出,“杂剧昆唱”不仅可行,而且也是昆曲的传统,特别对以北方昆曲为主要艺术特色的北方昆曲剧院来说,“杂剧昆唱”既可以借助昆曲保留杂剧的生命力,又充分体现了北方昆曲艺术在唱腔上的一些特点。”

《单刀会》:单折戏,侯少奎饰关公,唱腔全部为“北曲”,如【新水令】等。“大都版”《西厢记》:剧本整理:王仁杰、胡明明、张蕾,魏春荣饰崔莺莺,王振义饰张生、 倪泓饰红娘,全剧为上下本,三个楔子,十二折,唱腔全部为北曲。

相关查询: 组成部分 生命力 无论是 改编本 王实甫 西厢记 剧作家 不能用 二十一 增加到 三十八 另一种 舞台上 折子戏 不能上演
友情链接: 知道 电影 百科 好搜 问答 微信 值得买 巨便宜 天天特价 洛阳汽车脚垫 女装 女鞋 母婴 内衣 零食 美妆 汽车 油价 郑州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杭州 南京 苏州 武汉 天津 重庆 成都 大连 宁波 济南 西安 石家庄 沈阳 南阳 临沂 邯郸 保定 温州 东莞 洛阳 周口 青岛 徐州 赣州 菏泽 泉州 长春 唐山 商丘 南通 盐城 驻马店 佛山 衡阳 沧州 福州 昆明 无锡 南昌 黄冈 遵义
© 2024 haodianxin 百科 豫ICP备14030218号-3 消耗时间:0.594秒 内存2.83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