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当代著名基督教作家,《今日基督教》主编。三十多年来,他凭借纯熟的文字和过人的洞察力,诚恳深入地信仰和生活中的艰难和困惑,影响了超过1500万读者。他的作品曾12次获得美国CPA年度图书金奖,并被翻译成25种文字,流传到世界各国。
杨腓力在1949年出生于乔治亚州阿特兰大,一岁生日后一个月父亲因感染脊髓灰质炎(polio)去世,童年在乔治亚州度过,与兄长过着贫穷困乏的单亲家庭生活。他回忆自己童年是在充满禁条的南方教会保守基要主义和社区浓厚种族主义等令人窒息的氛围下成长,阅读成为他对真实世界接触的唯一窗户。英国作家乔治·欧威尔(George Orwell)的名著《一九八四》(Nineteen Eighty-Four,1949)和《动物农庄》(Animal Farm,1945),以及歌舞剧电影《怪屋疑云》(To Kill a Mockingbird,1962)等作品成为他少年时代的重要食粮,让他的个性和思想起了翻天覆地的转变。 杨腓力作品
高中毕业后(1966年),杨腓力入读哥伦比亚圣经学院(Columbia Bible College),在那里邂逅儿时在南美洲秘鲁居住的女友珍妮(Janet),并以优异成绩毕业。随后两年在惠敦学院(Wheaton College Graduate School,Chicago)攻读传理学硕士,获最高荣誉学位毕业;同期又在芝加哥大学(University of Chicago)修毕文学硕士学位,主修英文。1971年,他担任《校园生活》(Campus Life)月刊编辑长达八年之久,追随英国前辈作家兼记者欧威尔和切斯特顿(G.K. Chesterton)的脚踪,开展了他的编采写的多姿多彩生涯,足迹遍及苏俄、索马利、智利、缅甸、印度等国。从著述所见他的文字精炼浅白、新闻触觉极高和历史知识渊博。他又长期担任姊妹机构《今日基督教》月刊(Christianity Today)的特约著述编辑(Editor-at-large),并经常为《读者文摘》、《出版家周刊》、《芝加哥论坛》等著名期刊和报章撰文供稿写作,俨然成为全职专业作家。
1976年,杨腓力的处女作《After the Wedding》一书出版,内容记述了九对夫妻婚后面对危机的岁月,为他日后专心致力多产写作掀起序幕。次年,他把一直醉心思考研究人类伤痛苦难问题的心得付梓出版,书名为《痛苦的疑惑》(Where is God When It Hurts?中译:种籽,1985年),结果一炮成名,甫出版旋即荣获首届(1978年)ECPA好书金牌奖,备受各方注目。该书探讨人受痛苦的问题,并尝试把此一人们经常挂在口边求问上帝的问题,从上帝的角度反问世人,教人再三反思。该书在1990年增修出版(中译书名改为《有话问苍天》,天道,1999年),内容增加了五章,全书可说是作者个人信仰历程的反映,叫受苦的人大得安慰。1979年,杨腓力和妻子珍妮决定从繁嚣的芝加哥市中心迁到洛矶山脉山脚下的科罗拉多泉市(Colorado Spring)郊外乡间定居,静心发展写作,闲来爱好长跑和登山运动。妻子则在市内一间东正教会主理的善终医院担任院牧(hospice chaplain)工作。同年,他与好友Tim Stafford合著了Unhappy Secrets of the Christian Life一书,该书再版时改书名为Secrets of the Christian Lif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