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兰德F1芦笋顶部鳞片抱合紧密,高温条件下散头率低于同类品种,直径约2.0厘米的笋茎呈深绿色长圆形,表面覆盖蜡质层。其嫩茎口感微甜,质地脆嫩,纤维含量较传统品种减少30%以上,符合国际优质商品笋标准[3] [4] 。植株生长势强劲,成年株高可达1.1米,单株年抽茎量较常规品种提升15%-20%[1] 。
该品种对叶枯病、锈病呈现高抗性,对根腐病、茎枯病的耐受力显著优于UC800等二代品种[7] 。2020年江苏盐城种植数据显示,格兰德在连续阴雨季节的病害发病率较当地主栽品种降低42%[4] 。其根系对芦笋潜伏病菌II的感染阈值达行业标准两倍以上。
春播宜在2月下旬至3月上旬进行,秋播适宜期为9月中旬,育苗期昼夜温度需分别控制在25℃和15-20℃[2] 。定植时要求行距140厘米、株距28-30厘米,定植深度15厘米可有效降低冻害风险。每亩需施用芦笋专用肥75公斤以上,有机肥占比不低于40%。采收期采取留母茎模式,每15平方米保留100个健壮母茎,可实现连续采笋30天。
2020年江苏盐城示范基地采用拱棚栽培模式,亩产量达1500公斤,商品笋单价较普通品种高2-3元/斤,通过订单农业实现日均供应上海市场超500公斤[4] 。2024年河南省试种数据显示,该品种在睢县土壤条件下的株高突破30厘米,抗涝性能优于同期试种的翡翠明珠等品种[5] 。山西产区替换老化品种后,平均亩产由400公斤提升至680公斤[7] 。
作为父本资源,格兰德的优良雌株曾参与培育"新世纪"芦笋新品种,其遗传特性在杂交后代中表现为抽茎数增加和抗逆性增强。吉林省2023年田间试验表明,该品种在寒冷气候条件下的成活率超过95%,被纳入省级推荐栽培名录[6] 。云南红河州采用露地密植技术(1500-1800株/亩),实现三年生植株持续高产[7] 。
格兰德的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