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江市历史悠久,文化积淀丰厚,既有旧石器时代遗存、新石器时代遗存、铁器时代遗存、渤海国时期遗迹,也是女真满族的发祥地。早在远古时期的石器时代,满族的先祖肃慎氏就在牡丹江流域劳动生息繁衍,创造了富有特色的古肃慎氏文化。 共44张 牡丹江市历史照片
商周时,为肃慎地。
汉魏时,为挹娄地。
南北朝时,为勿吉地。
隋唐时,为靺鞨部族。698年,栗末靺鞨族首领大祚荣在牡丹江上游敦化敖东城建立了“震国”,史称“旧国”。705年,大祚荣受招唐朝改国号为“渤海”,正式成为唐朝管辖下的地方自治政权。755年,大祚荣之孙,渤海三世王大钦茂将国都迁到今天宁安市渤海镇,定都名为上京龙泉府。 老光华街
926年,渤海国被契丹攻灭,契丹在渤海国故地建立一个东丹国。
1115年,世居牡丹江畔的女真人首领完颜阿骨打建立金国,今宁安、海林、穆棱及牡丹江市区均属金代胡里改路管辖。 老太平路
金天兴三年(1234年),蒙古灭金。牡丹江地方属胡里改军民万户府统辖。
元大德十一年(1307年)划归合兰府古州管辖。
明代,牡丹江由奴儿干都指挥使司统辖,在牡丹江区域设有建州卫、麦兰(穆棱)河卫、阿速江卫、五林河卫、速平江卫、沙虎卫等宁古塔路的48卫所。
清代,管辖祖国东北盛京以北广大地区的衙署——宁古塔将军府就设在牡丹江域内。先是在今海林市旧街设有宁古塔昂邦章京衙署,后改为宁古塔将军府。清康熙五年(1666年),衙署被康熙帝下令从海林旧街迁往今宁安。清康熙十五年(1676年),宁古塔将军衙署迁往吉林以后,在宁古塔地方仍设有副都统镇守。到了二十世纪初,今天的牡丹江市还是一片人烟稀少、土地荒芜的地区,当时的地图记载这一带叫“黄花甸子”,因有大片黄花点缀于草地上而得名,仅有四、五户人家分散居住,属于宁安第五区管辖。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年)2月,沙俄修筑中东铁路,在牡丹江沿岸修建了一座车站,因车站南临牡丹江,便为车站命名为牡丹江车站,这便是今日牡丹江的雏形。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清政府将东三省将军制改为行省制,牡丹江境域属吉林省宁安府管辖。 牡丹江老汽车站(现文化广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