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勒斯认为“水”是万物之源,是最为根本的存在。阿那克西美尼认为“气”、赫拉克利特认为“火”、色诺芬尼认为“土”是世界本原。阿拉克西曼德则用“无限”来代表那个无所不包的“整全”。毕达哥拉斯学派提出“数”本论来阐明万物之源,恩培多克勒受此影响,将物质一元论转变为四根说,即火、土、气、水四者是组成万物之根,万物因四根的组合而生成,又因四根的分离而消失[18] 。
1831年10月17日,法拉第首次发现电磁感应现象,在电磁学方面作出了伟大贡献。他被称为“电学之父”[20] 。
马克斯·普朗克“量子力学之父”1900年提出量子假说,奠定量子力学基础。黑体辐射定律是他的重要成果[19] 。
1905年,爱因斯坦发表了题为《论动体的电动力学》的文章,介绍了狭义相对论。他首次突破了牛顿力学的时空观念,基于狭义相对性原理和光速不变原理提出了一种全新的时空观。1915年11月,爱因斯坦又提出了广义相对论,描述了物质间引力相互作用,把引力场等效成时空的弯曲[21] 。
20世纪60年代,希格斯在理论研究中预言了希格斯玻色子的存在[22] 。
对于物理学分为理论物理和实验物理,物理学家也可以分为理论物理学家和实验物理学家。当然,物理学中理论和实验都是必不可缺的组成部分,所以有时候这样的分类很难界定。只不过在一个物理学家更偏重理论的情况下,他(她)被称为理论物理学家,例如艾萨克·牛顿、麦克斯韦、阿尔伯特·爱因斯坦、马克斯·普朗克等等;而如果偏重实验,则称为实验物理学家,例如迈克尔·法拉第、乔治·西蒙·欧姆、亨利·卡文迪许、恩里克·费米等。 1927年第五届索尔维会议
(注:以下物理学家姓名大部分为正规译名,且姓名按照拉丁字母先后排序)
阿列克谢·阿列克谢耶维奇·阿布里科索夫(Alexei A.Abrikoso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