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现代文学中一个重要的流派,以文艺刊物《白桦》(创刊于1910年)为中心的作家与美术家所形成。他们主张新理想主义为文艺思想的主流,因此也称为新理想派。
在日本文学上首次否定了自然主义(十九世纪产生于法国的一种采取自然主义创作手法的文艺流派,以佐拉为代表。是一种文艺创作上的不良倾向,着重描写现实生活中个别现象和琐碎细节,但不能正确的反映社会的本质。)推出新理想主义,主张个性解放,宣扬人道主义。
1916年至1917年间存活的在日本文坛上的一个极其重要的流派。白桦派的创作主题是反对战争、反对压迫、追求和平、反对旧道德对自我的束缚、同情弱小者、表现强烈的自我意识,这一主题是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活跃的民主主义社会思潮紧密联系的代表作家有武者小路实笃、有岛武郎、志贺直哉等。
20世纪初在日本兴盛起来的自然主义文学,已逐渐趋向末流,成为仅仅刻板地描写琐碎丑恶的日常生活的文学。大部分由贵族子弟学校学习院出身的一群年轻的文学艺术工作者,对此表示不满,他们举起理想主义的旗子,创立独自的一派。参加这一派的作家主要有武者小路实笃、有岛武郎、有岛生马、志贺直哉、木下利玄、长与善郎等人。 白桦派
武者小路实笃在《白桦运动》一文中提出:“白桦运动是尊重自然的意志和人类的意志,探索个人应该怎样生活的运动。”他主张,“通过个人或个性发挥人类意志的作用”。这是紧接纯客观主义的自然主义思潮之后的新的主观主义运动。他们的理想无一定的方向,仅以个人与个性的成长作为运动的口号。
除了这一根本主张,流派中主要的成员,绝大多数在道德与伦理上保持高度的洁癖,富有人道主义的色彩,因而他们容易被看作一种人道主义者的团体。他们反对文学艺术上的自然主义流派,也自称为精神的自然主义者。在这一派的作家中,有的站在严正的现实主义的立场,有的则具有空想的非现实主义的倾向。
在日本大正时期(1912~1926)的资产阶级文学中,曾哺育了不少在思想上艺术上处于高峰地位的作家。他们是彻底自由主义的个性尊重者,能够从各种旧传统的束缚中解放出来,在作品的形式与表现方法上有许多创新。直接受白桦派的影响而成长起来的。有以剧作家仓田百三、诗人千家元麿等为首的一大批知名作家,包括后来成为无产阶级作家的江马修等人。
1904至1905年日俄战争后,日本资本主义飞跃发展,文化艺术方面接受了欧洲19世纪文艺思潮的影响。属于白桦派的上层社会青年知识分子,摒弃了自然主义文学对现实生活所作的阴暗的描写,他们充满发挥个性的光明与希望。
以1914年所发生的第一次世界大战为契机,在世界范围内形成的民主主义思想运动的高潮,强烈地影响了日本。日本知识分子对人类光明的理想与不断地前进的可能性怀抱希望。白桦派的文学艺术在这种思潮下进入了全盛时期,成为大正时期文学的主流,并给以后的日本文学留下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