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栌的叶片在秋季变红,又有“红叶”一名[16] 。黄栌始载于《本草拾遗》,曰:“黄栌生商洛山谷,川界甚有之。叶园木黄,可染黄色......木若寒五毒,除烦热,解酒疸目黄”。参考《证类本草》和《植物名实图考》附图,与黄栌基本相符[18] 。
黄栌秋季变红的叶
黄栌为落叶灌木,株高3-5米,树冠圆形[2] [6] [7] 。
树皮暗灰色,鳞片状;小枝灰色,有柔毛[5] 。
黄栌的树皮
单叶互生,叶倒卵形或卵圆形,长3-8厘米,宽2.5-6厘米,先端圆形或微凹,基部圆形或阔楔形,全缘,两面或尤其叶背显著被灰色柔毛,侧脉6-11对,先端常叉开;叶柄短[2] [5] 。
黄栌的叶
圆锥花序被柔毛;花杂性,径约3毫米;花梗长7-10毫米,花萼无毛,裂片卵状三角形,长约1.2毫米,宽约0.8毫米;花瓣卵形或卵状披针形,长2-2.5毫米,宽约1毫米,无毛;雄蕊5,长约1.5毫米,花药卵形,与花丝等长,花盘5裂,紫褐色;子房近球形,径约0.5毫米,花柱3,分离,不等长[2] 。
黄栌的花
小坚果,果肾形,长约4.5毫米,宽约2.5毫米,无毛[2] [5] 。
黄栌间断分布于东南欧各国,在中国产于河北、山东、河南、湖北、四川等地区[2] 。
黄栌通常生长在海拔700-1620m的土质肥沃的向阳山坡林中[2] 。
黄栌喜光,耐半阴;耐旱,耐寒;耐盐碱,耐瘠薄,但不耐水湿,对土壤要求不严,喜深厚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生长迅速,萌蘖力强[4] [11] 。花期4-5月,果期6-7月[5]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