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外线是阳光中频率为750THz~30PHz,对应真空中波长为400nm~10nm(纳米)的光线。紫外线的英文名是Ultraviolet(缩写为UV),其中的ultra–意为“高于,超越”。
太阳光谱上,紫外线的频率高于可见光线。可以分为UVA(紫外线A,波长400nm~320nm,低频长波)、UVB(波长320nm~280nm,中频中波)、UVC(波长280nm~100nm,高频短波)、EUV(100nm~10nm,超高频)4种。
其中,UVA射线会导致晒黑,紫外线 B (UVB) 波长较短,能灼伤皮肤。UVC则一般会被臭氧层阻隔。IR是红外线(infrared),可造成晒红、微血管扩张、皮肤炎,并促进紫外线的致癌性。紫外线照射会让皮肤产生大量自由基,导致细胞膜的过氧化反应,使黑色素细胞产生更多的黑色素,并往上分布到表皮角质层,造成黑色斑点。紫外线可以说是造成皮肤皱纹、老化、松弛及黑斑的最大元凶。
紫外线照射人体时,能促进人体合成维生素D,以防止患佝偻病,经常让小孩晒晒太阳就是这个道理。紫外线还具有杀菌作用,医院里的病房就利用紫外线消毒。但过强的紫外线会伤害人体,应注意防护。
紫外线
紫外线是由原子的外层电子受到激发后产生的。自然界的主要紫外线光源是太阳,太阳光透过大气层时波长短于290nm的紫外线会被大气层中的臭氧吸收掉。
人工的紫外线光源有多种气体的电弧(如低压汞弧、高压汞弧),紫外线有化学作用能使照相底片感光,荧光作用强,日光灯、各种荧光灯和农业上用来诱杀害虫的黑光灯都是用紫外线激发荧光物质发光的。紫外线还可以防伪,紫外线还有生理作用,能杀菌、消毒、治疗皮肤病和软骨病等。紫外线的粒子性较强,能使各种金属产生光电效应。
当紫外线照射人体或生物体后,发生生理变化。不同频率的紫外线的生理作用不同。
根据紫外线对生物作用,在医疗上把紫外线划分为不同的波段:
黑斑紫外线(曲线A)在400nm~320nm波段;
红斑紫外线或保健射线(曲线B)在320nm~280nm波段;
灭菌紫外线(曲线C)在280nm~200nm波段;
致臭氧紫外线(曲线D)在200nm~100nm波段。
紫外线的致黑斑作用:波长在400nm~320nm的紫外线又叫低频长波紫外线。该波段的紫外线生物作用较弱,但它对人体照射后使皮肤变黑,皮肤有明显的色素沉着作用,这就是紫外线的黑斑作用。该波段的紫外线可强烈地刺激皮肤,使皮肤新陈代谢加快、皮肤生长力加强和使皮肤加厚。A波紫外线是治疗皮肤病的重要波段,像牛皮癣、白癜风等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