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4月5日,在第25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上,21岁的容国团夺得男子单打冠军,这也是新中国的第一个世界冠军。周恩来总理将容国团夺冠和国庆十周年并列为1959年的两大喜事,将上海华联乒乓球厂制造,也是新中国首次生产的乒乓球命名为“红双喜”。[15]
1960年4月,“红双喜”乒乓球被国际乒联指定为1961年第26届世乒赛比赛用球。[16]
1961年,红双喜乒乓球器材正式亮相第26届世乒赛。[32]
1966年,公私合营的华联乒乓球厂改为全民所有制的上海乒乓球厂。[34]
1980年,红双喜品牌生产硬质红双喜乒乓球。[35]
1981年,红双喜PF4系列产品进入国际市场 。[35]
1990年,红双喜生产橙色乒乓球。[35]
1995年,拥有红双喜商标使用权的四家上海体育企业,原上海乒乓球厂、上海球拍厂、上海体育器材一厂和上海体育器材三厂合并,组成了上海红双喜体育用品总厂。同年,与香港冠都公司合作成立了上海红双喜冠都体育用品有限公司,红双喜品牌开始统一运营。[25] 产品线包括了乒乓器材、举重器材、击剑器材、篮、排、足球及体育休闲和健身用品等。[34]
1996年,“红双喜”独自承担了国际乒联的大球研究项目,历经四年的研究和推广,40毫米乒乓球被国际乒联所采用,也是中国企业第一次被国际单项赛事的最高组织机构确认为国际标准。[29] 同年,红双喜第一部三年战略规划诞生,明确了品牌发展战略,确定了产品发展原则,成立市场部,成立以中、低档乒乓球,篮排足球、举重器材、击剑器材生产基地。红双喜进入德国慕尼黑ISPO展精品馆独立参展。[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