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语与朝鲜语、日语和琉球语一样自古受到汉字文化的深远影响。在中国自公元一世纪至十世纪的统治下,越南语引入庞大的汉字词汇。这些被引入越南语中的词汇,其发音(汉越音)类似于汉语中古音,但在越南语中使用时,语法承袭了高棉语。虽然与汉语一样并无时态及动词变化,亦同为声调语言,但其词序恰恰与汉语相反置,更加近似泰语。
关于越南语的谱系分类,过去曾经存在许多争论。由于越南语与汉语和侗台语都有密切联系,有学者主张越南的主体民族京族所说的语言属汉藏语系壮侗语族。但经过近数十年的研究,已可以肯定越南语属南亚语系越芒语族越语支。
二十世纪初以前,越南社会各阶层都使用汉文。一些重要的越南史籍,都是用汉文编写的。现存最早有越南字的碑刻是1209年刻制的。[2]
19世纪下半叶以来,法国殖民者开始了一系列的去中国化运动,禁止阮朝官方文书汉文(文言文)的使用,并废除了1915年和1918年至1919年的科举考试。汉字、汉文地位的降低,也导致了与汉字关系紧密的喃字的地位下降。
在20世纪上半叶,喃字和汉喃文逐渐没落,而法国殖民者发明的拼音化文字国语字和国语字文开始标准化,并在越南独立后的越南社会主义共和国被列为标准文字在越南全国通行。
历史上,越南共出现过三种文书系统,包括:
汉文(越南:Hán Văn/汉文)是越南封建时代官方的主要采用的文书系统,贵族、知识分子也多使用汉文写作。除了东南亚的越南,汉文(文言文)同时也是古代东亚诸国的共通文书系统,然而,它完全由汉字组成,与越南本民族的越南语差异较大,在书面上与越南人的口语上难以达到统一。
随着希望书面表达本民族语言的意识的提升,喃字最晚在13世纪被发明。喃字的出现,完成了越南语书面文同口语的统一,表记越南语的汉喃文也因此出现。汉喃文的出现,加快了越南国语文学的发展,很多优秀的文章也多为汉喃文,如,15世纪的阮廌,他的很多汉喃诗歌在现代仍被部分越南人所欣赏。越南文学在18世纪迎来了一个高峰,涌现了阮攸的汉喃文著作《金云翘传》以及胡春香的汉喃诗等。由于是用汉喃文写作的,便于越南人理解记忆,这些文学作品在越南民间以口头的形式广泛流传(DeFrancis 1977:4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