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说,比赛鸽的面砂都不要太满太厚,这不利于飞行时瞳孔在光线变化时收缩的质量。面砂分两层,分上浮砂和盆地砂,两者相连接。在眼志的外圈像盆地一样的面砂就是鸽眼中的盆地砂,这样的眼睛在做种和中长距离都有很好的发挥。这个盆地砂的作用和外砂的作用相同,都是在瞳孔收缩时起到了一定的空间释放作用,所以外砂和盆地砂一定都不能太满太厚,方为上品。
经长期观察,面砂对信鸽的育种竞翔和信鸽的眼睛的其他部分一样,依然有着其重要作用,只是人们只注重研究信鸽的眼睛其他部分作用,而忽略其功能作用罢了。只要你注意观察,一羽具有竞翔或育种功能的信鸽在手,其眼栩栩如生,给人很有灵气的感觉,当用五至十倍放大镜观察信鸽的眼睛面砂时,会看到不论什么形状的面纱均有松透活的感觉。[1]
粒砂,又称堆管砂。直接“乱堆”在玻璃体上,属砂型中最普通的一种。要求在稀的情况下,要尽可能粗,有立体感,能从缝隙中见到底砂,出现粘连浮薄松垮便属于劣质。这种砂型在超远距离鸽中时有出现,也是优良种鸽。安徽省马鞍山朱洪昌鸽友的飞轮改良系冠军鸽就是很好的例证。
又称海绵砂。型如苔藓或海绵状,属于一种较好砂型。在信鸽的眼睛中多为满砂分布及颗粒细密显现,在放大镜下给人一种泡沫海绵形象感,如果是黄眼上面有许多金黄色点,砂眼有许多白色点闪闪发光,如同时伴有底砂出现,便是竞翔和育种佳鸽,江苏省鸽友易祥林三千公里冠军瓦灰鸽的面砂就属该类。出现僵硬、板结无彩色闪光点的便属劣质。
又称裂缝砂。型如毛衣上撤下的绒线,呈曲折长条状,是一种很好砂型。在放大镜下,砂梗上附有很细的绒毛,亦有黄色或白色光点闪亮,鉴于结构因素,常伴有脚砂起毛或起皮。如能见到粒状底砂更属上品,生有这种砂型的多为远距离以上快速鸽,也是较好的育种鸽。
又称竹根砂。型如竹根,呈不规则网络状。在放大镜下给人以丝瓜瓤似感觉。这类砂型有三种:一种是面砂、底砂交织呈网状,砂梗较粗,像渔网一样铺在玻璃体上,参差不齐的边沿露出眼志。这一类型的面砂在远距离以上快速信鸽的眼睛中时有显现。二种是面砂单纯呈网状,底砂显厚,放大镜下给人感觉是面砂像一些红丝虫状或索状缠绕在底砂之上。这一类型的面砂多在短、中程信鸽的眼睛中,远距离信鸽的眼睛偶有显现。三种是靠近眼志边沿为网状,往后隆起呈细粒状,这一类型的面砂在短、中、远距离信鸽的眼睛中均有显现。
又称盐碱砂或粉层砂。型如盐碱块状,多与粒状底砂共存,在放大镜下,难以分出面砂底砂,看上去虽觉色淡质薄,但细密严紧。此种面砂的信鸽短、中程距离定向较准、速度快,异地简单开家,是育种改良砂型(粗配细)不可缺少的珍品。一般只有双亲含有此种基因时,才华在后代中偶有显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