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先后在南川县立第一高等小学、重庆府中、体育学校读书,在蜀军随营学校毕业从戎,历任刘伯承部排长、连长、警卫营营长,后任石牛溪东西北联团干部学校副校长兼政治军事部主任,领导綦南涪农民自卫军围攻南川县城,失败后从教,开始做地下党工作,宣传土地革命,组织农民协会,发展中共党员,建立农民武装,打击土豪劣绅,两次被捕,经友人营救出狱,去云阳县南溪、双土、东城小学任教,经赵唯、温凯廷等恢复党籍,参加云阳武装起义,1938年8月至次年2月任中共云阳县委书记,建立30多个支部,发展党员260多人,动员30多名青年奔赴延安,为中国革命呕心沥血。1940年春,经南方局安排回乡办学,建立川黔边党的活动据点。1942年3月病故,遗嘱葬合溪小学校旁,墓呈石廓,雕刻“人杰地灵”、“韦继端老大人之墓”,左右对联是“青山锦世泽,秀水 英杰”。最近,合溪镇党委修一条大路直通墓前,道旁种植常绿得万年青。烈士墓面对合溪小学,标志着烈士永远关心青少年的成长。1942年春,中共合溪特支书记温凯廷安葬烈士的青龙嘴改名为“端山”,永世纪念。又遵照烈士遗嘱,将他所有图书赠给学校,由中共党员温凯廷、张琼英、石俊民等创办“奚成图书馆”。历经沧桑,图书馆不复存在。合溪小学多次报告,在县教委等单位支持,老同志倡议下于1993年恢复该馆,大理石刻馆名,内设韦希成烈士简介,陈列遗著、日记、周记、杂志、遗像和一批文物。名单位赠送一批图书。2005年南川首届特支书记王晓晴将收藏的4528册珍贵图书捐赠奚成图书馆。
烈士故居、墓、图书馆构成川黔边区革命传统的教育基地。
1906年入重庆府中学堂读书。
1909年加入同盟会。9月回南川组织革命力量,举行武装起义。
1910年韦希成与同盟会重庆支部所派熊兆飞、刘代俊等回县在合溪。元村等乡组成“同仁会”,秘密建立反清农民武装。协同熊兆飞、谈毅等领导农民武装推翻南川清政权。
1911年入蜀军,参加北伐战争。
1912年春,韦希成考入川军第五师陆军随营学校,结业在熊克武武部任排长。
1916年随刘伯承部队参加护国战争和护法战争。由于他机智勇敢,沉着果断,身先士卒,被提升为连长,不久又被提升为第二混成旅第一团营长。在这期间,他同刘伯承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1924年春,在反袁战争中负伤成残。
1924年秋,回到南川参加了“南川青年社”,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任“东西北联团干部学校”军事政治部主任,
1927年1月,参加了中共南川党组织发动的农民武装暴动。暴动失败后,转为隐蔽活动,以教书作掩护。在这里发展了十多人加入中国共产党。这年暑期,他回到合溪乡办校教书。
1928年2月,中共四川省委派陈问绪到南川传达中央“八七”会议精神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他又回到故乡,一面办学,一面开展革命活动。在合溪禹王庙办起合溪国民初级小学任校长,聘请了一些共产党员担任教师。同时秘密组成合溪农民协会,担任团总,开展打击土豪活动,因此被拘押,因“查无实据”被释放。随后到涪陵仁济医院当文牍。根据涪陵县委指示,在仁济医院秘密建立了特别联络站,发展党员,建立党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