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商时属徐州,西周时属青州,春秋时属鲁国东境的郯国,战国时易为楚地。 共24张 东海风貌
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秦置郡县,境属朐县,县先属薛郡,后属郯郡,郯郡后改为东海郡。
三国时魏改东海郡为东海国,朐县属东海国。至晋,朐县仍属东海郡。
南北朝时期,改朐县为朐山县,属朐山郡。
隋初,废朐山郡置海州,朐山县属海州。不久,改海州为东海郡。唐武德元年,改东海郡为海州。
元初,海州升为海州路,后改为海宁府,不久又降为州,朐山县属海宁州。
明初,海宁州仍为海州,隶淮安府。由秦至明初,境内曾属朐县、朐山县、曲阳县、东安县、即邱县、招远县、龙苴县等。
清初,海州为直隶州。现东海县境域明清两朝未设县,为海州地。
民国元年(1912年),改海州直隶州为东海县。县治设于今海州城。因东濒大海,沿用古东海县名。1912年4月,析县境东部11镇设置新县灌云县。东海县初属江苏省徐海道,后属江苏省第十三、第八行政督察区。
抗日战争时期,由于日军封锁陇海铁路,东海县境域被分割成南北两部分。以陇海铁路为界,中国共产党先后建立了两个抗日民主政府。铁路南于1940年11月建立的东海县民主政府属华中局淮海区,大部分地域属沭阳县,包括今东海县安峰镇、曲阳乡、房山镇、平明镇和张湾乡南部。铁路北于1941年8月建立海陵县民主政府,先后属山东省鲁中南行政区、滨海区、临沂专区。1945年11月,海陵县更名为东海县。县城海州及新浦地区,抗日战争期间为日伪盘踞,建伪政权,全国解放战争时期被国民党军占领。[65]
共22张 东海县风光
1948年11月,东海县全境解放,析县境海州、新浦二镇与连云市建立新海连特区,旋改新海连市,海州、新浦为所辖。1950年5月,东海县与新海连市合并为新海县,同年12月又分置。东海县治东石榴树村,隶属山东省临沂专区。
1949年5月,路南东海县撤销,辖区并入沭阳县和灌云县,此后,只有一个东海县,属山东临沂专区。陇海铁路北县境西部1933年后属郯城县,包括今桃林镇、山左口乡和李埝乡西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