须贾顿首言死罪,曰:“贾不意君能自致于青云之上,贾不敢复读天下之书,不敢复与天下之事。”(西汉·司马迁《史记·范睢蔡泽列传》)[4]
后人据此典故概括出成语“青云直上”。[4]
战国时,魏国有个人名叫范雎,很有才能,原是魏国中大夫须贾的门客。一次,他随须贾出使齐国。齐王看中了他,邀请他留在齐国作客卿,范雎拒绝了。齐王便送十斤黄金给范雎,表示自已的仰慕之情。须贾知道后,怀疑范雎出卖了国家的机密。回国后,他把这些情况向相国魏齐汇报。魏齐把范雎抓来审讯,逼他认罪。范雎再三喊冤,魏齐不听,吩咐用刑,范雎被打得遍体鳞伤,昏了过去。魏齐以为范雎死了,吩咐衙役把尸首丢在厕所里。半夜,范雎醒过来,用金子买通守卒,范雎才得以死里逃生,躲到一个朋友家养伤。范雎养好伤后,化名张禄来到秦国,秦昭王十分赏识他的才能,封他为丞相。他建议秦昭王出兵伐魏。[2]
魏齐得悉秦国即将出兵伐魏,获悉秦国新任丞相是魏人张禄,便派须贾出使秦国求和。几天后,须贾风尘仆仆,赶到了秦国。范雎见须贾来秦,想到当初被冤,差点屈死,决定对须贾进行报复。他心生一计,换了一套布衣,装作十分落魄的样子,来到馆驿求见须贾。须贾见了范雎,大吃一惊,问:“你不是死了吗?怎么到了秦国来了?”范雎谎称在野外被一商人所救,因为不敢回家,才流落到了秦国。须贾见范雎如此落魄,安排了丰盛的酒菜,留范雎吃饭。席间,须贾看到范雎衣衫单薄,冷得瑟瑟发抖,说:“老朋友,你怎么穷得连一件御寒的袍子也没有?”说完,须贾取出一件崭新的丝绵袍子,送给范睢。范雎没想到须贾对自己尚有故人之情,便接来穿上,表示感谢。接着,范雎明知故问,问须贾来秦国办什么事。须贾说了,范雎便慌称自已能带须贾去见张丞相。于是,范雎亲自驾车,带着须贾来到相府门口,说:“大夫在这里等一会,我先进去给你通报,待丞相容许后,你再进去见他。”[2]
说完,范雎便先进了府。须贾等了很久,不见范雎出来,一问之下,才知道范雎就是丞相张禄,叹息说:“唉,我当初冤枉了他,害了他。如今,我的死期到了。”于是,须贾脱袍解带,露出脊背,跪在丞相府门前,向范雎请罪,请门吏进内禀报。范雎升了堂,传须贾进去相见。须贾自知罪孽深重,低着头,用膝盖爬行,来到相府大堂,连连叩头,请罪说:“我须贾没想到您能青云直上。我有该煮该烹的死罪,自愿请求放逐到遥远荒凉的地方去,是死是活,听候您处置。”范雎看着堂下吓得簌簌发抖的须贾说:“你当初无中生有,几乎把我害死。我如今杀了你,也不为过。但你招待我吃饭,还赠给我一件绨袍,还有点故人之情,所以饶你一命。” 须贾听了,叩头感谢范雎不杀之恩。
第二天,范雎带须贾去见秦昭王,秦昭王同意了魏国求和的要求,须贾便回国去了。[2]
青云直上是须贾对范雎能在秦国当丞相的境遇表示感叹,对范雎认错态度也为自己国家争取了和平的机会。而范雎落难的时候得到了秦昭王赏识,青云直上当上了丞相,可见当条件或环境达到一定程度时,事情就会顺利地向前发展,达到很高的境界。人不能因为眼前的困难或挫折而气馁,坚持下去,总会迎来成功。[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