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谷歌推迟发布了一项搜索服务,原因是担心这项技术开放后的后果非常可怕。这项服务就是“人脸搜索”。“人脸搜索”可以让任何一个人上传一张你的照片,就可以搜索出你在网上的所有照片,无论是你自己上传在个人博客、个人电子相册上的,或是你亲朋好友、同事同学上传的照片,但照片中有你。进而通过搜索结果,查询到你的其他隐私。
Google执行董事长埃里克·施密特表示,人脸搜索技术识别率已经非常高,而发展迅速的程度连他本人都非常担忧。可以预见,这项技术一旦推出,街边任何一个人,无论是善意的或是敌意的,都可以举起相机拍摄一张你的照片后,就可以在网上轻松“人肉”你的任何隐私。通过搜索出来的照片,进而查到你的名字、查到你的亲朋好友、查到你的微博、查到你的工作,甚至查到你的家人和住宅地址…… 谷歌研发的人脸搜索技术
约翰·道格拉斯(前美国联邦调查局著名特工)在他的一本名为《心理神探(Mindhunter)》的书中,介绍过互联网时代之前的一个真实案例,美国一个连环杀手Charlie Davis靠自己在警局的关系根据车牌查出陌生人的姓名,再将对方骗至停车场杀害,在被捕前他杀了五人。这项案例显示,大多数人当别人能够直呼你的姓名时,会倾向于放松警惕。而人脸搜索正是这样一个可能帮助犯罪者查到任何人比名字更多隐私的服务。
实际上目前很多社交网站上,人脸识别技术已经有了雏形。比如在国内流行的开心网和美国的Facebook上,用户自己为相册里的人物加上姓名,然后系统自动为同一相册内所有相同的人脸加上姓名。大多数玩社交网站的网民都十分喜欢这项服务。
而在美国电影中,我们也可以经常看到这样的画面,最典型的就是《谍影重重》系列。电影中调查局为了追踪特工伯恩,不但可以通过身份证系统进行人脸识别,还可以通过任何一个公共场所中的摄像头进行人脸识别。 人脸搜索技术
这些技术早已不再是活在科幻片中的幻想,而是已经来到了每一个普通人的身边,而这项技术如果不加以限制,而是开放给每一个人,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
大部分以图片作为输入的搜索引擎,例如tineye(2008年上线)、搜狗识图(2011年上线)等,本质上是进行图片近似拷贝检测,即搜索看起来几乎完全一样的图片。2010年推出的百度识图也是如此。
在经历两年多的沉寂之后,百度识图开始向另一个方向探索。
2013年1月的百度年会中,李彦宏特意提到百度识图:“以图搜图的准确率从20%提升到80%”。不过与之前相比,百度识图找到相似图片的能力似乎并未显著提升,那么改变从何而来?李彦宏把这种明显的提升归因于刚上线的人脸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