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代,汉内黄一带隶冀州之域。今内黄县南部二帝陵一带隶兖州。
商代,汉内黄仍隶冀州。
西周初,属殷国(周称之北土之亳)后属卫国。
东周,属卫国。
春秋末期先属卫国后属晋国。
战国,属魏国。
秦属东郡。秦王政五年(前242年),秦王赢政使蒙骜攻魏,拔二十城,包括酸枣、燕邑、虚邑(在今淇县域)、长平、雍丘、山阳、顿丘(在今内黄西南地理隆起一带)等,初置东郡。
西汉高祖九年(前198年),置内黄县(治所在今汤阴县任固镇故城村,今汤阴县东部乡镇和安阳县东部乡镇,均属于汉内黄县地),隶河内郡。高祖十二年(前195年)置魏郡。
东汉建安十七年(212年),顿丘县改隶魏郡。
三国,内黄隶魏郡(今安阳县东部和汤阴县东部)。繁阳县(今内黄县北部)魏黄初二年,隶阳平郡,三国魏末隶魏郡。顿丘县(今内黄县中南部)魏黄初二年隶阳平郡,魏末仍隶阳平郡。
晋,内黄隶魏郡(今安阳县东部和汤阴县东部)。繁阳县(今内黄县北部)隶顿丘郡。顿丘县(今内黄县中南部)隶顿丘郡。繁阳,二汉属(魏郡),晋属顿丘。真君六年(545年)并顿丘,太和十九年(595年)复。
北魏太和十八年(494年),顿丘县(治所在今内黄县东庄镇大故县村)并入汲郡。景明三年(502年),将畿外之余地置顿丘县(502年—550年),隶相州顿丘郡。孝昌二年(526年),分汲郡置黎阳郡和黎阳县,永安元年分黎阳县置东黎县(528年—556年,治所在今浚县善堂镇临河城遗址)。永安元年(528年),分顿丘入内黄,天平二年(535年)罢。 内黄
东魏天平初(534年),内黄县废,入临漳县(分邺县置),隶司州魏郡。天平二年(535年),繁阳县改属魏郡,治繁阳城(在今内黄县楚旺镇北)。
北齐天保元年(550年)相州顿丘郡废。司州魏郡改称清都郡,繁阳县改隶清都郡;临黄县废入卫国县,改隶黎阳郡。阴安县废入顿丘县(治所在今清丰县古城集)。领黎阳、东黎、顿丘、卫国四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