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世纪初,卡拉奇是一个小渔村。1839年,英国占领卡拉奇,并将其划为陆军总部。1842年英军占领后由于港口开发(1854)和铁路兴建(1861)而成为印度河流域的门户,印度内陆棉花、小麦等农作物由此输往英国。1843年,卡拉奇与印度河上游的木尔坦建立航运。此后,卡拉奇成为了印度河流域的主要港口。 卡拉奇
1861年,卡拉奇建立至戈特里的铁路,并于1878年伸延至木尔坦,与旁遮普铁路接轨。1910年,长达18.6万呎的东码头竣工。到1914年,卡拉奇已成为了当时英属印度的最大粮食出口港。1891-1941年,人口由9.8万激增至36万。巴基斯坦独立后,1947-1959年定都于此。1959年迁都至拉瓦尔品第。1967年再次迁至伊斯兰堡,但仍有一批政府机构留驻卡拉奇,几十年来其政治地位始终不降。
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卡拉奇开始了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发展。1924年卡拉奇建成了首座机场-真纳国际机场,更成为进入印度的主要航空港之一。1936年卡拉奇被定为信德省的首府。
20世纪之后,都市日益繁荣,至1972年人口又增300多万。人口的迅速膨胀,来源于因印巴分治,印度逃出的回教徒的大批涌入。
卡拉奇位于巴基斯坦南部海岸、印度河三角洲西缘、莱里河和玛利尔河之间的平原上。面积3527平方公里,其中城区面积1821平方公里。[2]
卡拉奇为信德省首府,也是该省的一个专区。卡市划分为5个区(东、南、西、中和马里区),下辖18个镇,每个镇又划分为10个基层委员会。卡拉奇专员由政府委任,主要负责政务、治安等。卡拉奇市长和副市长由市政委员会选举产生。其办事机构为卡拉奇市政厅(KMC),同卡拉奇发展局(KDA)共同负责市政建设。卡拉奇发展局主席由政府任命。[6] 卡拉奇在巴基斯坦的区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