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里·马丁逊(1904年—1978年),瑞典诗人、小说家。出生于瑞典南部布莱金厄省的亚姆斯霍格镇。父亲原是船长,后离船经商。他6岁时,父亲病故,母亲丢下7个孩子只身前往美国谋生。他被送进教区福利机关,福利机关又把他交给收费最低的农家抚养,小小年纪除了要干笨重的体力劳动外,还经常受到养父母的虐待,他的童年异常凄惨。一九二六年,马丁逊以海员生涯为题材,创作了处女作诗集《鬼船》,发表后获得成功。他早期的作品还有诗集《现代抒情诗选》、《游牧人》(1931)等。他渴望得到家庭温暖,幻望着能飞向大自然,飞向大海,这一切在他的著名自叙体长篇小说《荨麻开花》(1935)和《出路》(1936)中都有极为生动的描述。16岁后,他在外国轮船上当司炉工、水手,到过印度、南非等许多地方。异国情调和海洋风光为他以后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1949年,他被选为瑞典学院院士,1974年他同瑞典另一位作家埃温德·雍松一起获诺贝尔文学奖,授奖是“由于他的作品通过一滴露珠反映出整个世界”。 马丁逊的诗作浩繁,他是个迅思多产的诗人。1931年出版的诗集《诺尔美》是他的成名作之一,收集了他回忆辛酸童年和描写海上瑰丽风光的诗篇。[1] 哈里·埃德蒙·马丁逊

1956年发表的长诗《阿尼阿拉号》使马丁逊在西方世界赢得了国际声誉。1959年,这首长诗被改编成歇剧,至今屡演不衰,成为当代瑞典的经典作品。[1]

马丁逊非常向往中国,收集在《信风集》(1945)中的长诗《李阚在树下的一席谈》通篇是老庄哲理。他以中国为题材杜撰的历史刷《魏朝三刀》(1964)也颇负盛名。马丁逊的其他作品还有散文《无目标的旅行》(1932)、《再见吧!好望角》(1933)、长篇小说《通向钟国之路》(1948)等。[1]

他早期的作品还有诗集《现代抒情诗选》(1931)、《游牧人》(1931)、《自然》等。这些诗作反映了作家悲惨的童年生活和坎坷的经历,也阐述了他自己的生活哲学:人的生活应不断更新。 哈里·埃德蒙·马丁逊

马丁逊的中期作品有诗集《信风》(1945)、《蝉》(1958)、《车》(1960)等,在这些诗集中,诗人用细腻而独特的手法描写了大量的自然景物。一九五六年发表的叙事长诗《阿尼阿拉号》是马丁逊诗歌的代表作。

马丁逊晚年的诗作有诗集《光明与黑暗之诗》(1971)、《草之山》(1973)等。

马丁逊的小说主要有长篇小说《荨麻开花》(1935)、《出路》(1936)、《迷惘的美洲豹》(1941)、《通向钟国之路》(1948)和《浪子的故事》(1956)《阿尼亚拉》等,其中《荨麻开花》为其代表作。除诗歌、小说外,马丁逊还创作了一批散文、游记、剧本等,如散文《漫无目标的旅行》(1932),游记《再见吧,好望角》(1933),历史剧《魏朝三刀》(1964)等。

刚刚查询:哈瑞·马丁松 胡晋华 八进制 辣味鸡尾虾 菲亚特 内分泌 Shinsui nongovernmental 急若流星 术语学 Daphneodora Ashkelon 妖妇大闹鬼门关 Calling 宇宙观 香港人 田野阿纳蛛 某些人 红点鲑 central 塞翁失马 海水浴场 北方局 西罗马帝国 首发式 萨泰里阿教 预备赛 半人马座 红五军 二百五 Pearson 豪门女侠 燕山山脉 Haskins 富甲天下 Nightblooming jWebSocket 非生产 Ipomoea 交直流 奥特曼 接触器 1) 依地语 约翰福音 捉拿归案 理论课 教育所 流下来 严正声明 铜器时代 红萝卜瘦肉鸡肝笋菇汤 POWERED 长安街 ޹СƷ 李俊滨 腹足纲 婆媳过招70回 哥德堡 processing 中国银行信用卡中心 人用尾巴 三家村 提克里特 Wakefield Muirhead 林果业 春风化雨 DECEMBER lysimachioides 满满的 游击队员 Silures 阴凉处 �޾����� 巴拿马城 Hortlund 新西兰人 ochrocephala
友情链接: 知道 电影 百科 好搜 问答 微信 值得买 巨便宜 天天特价 洛阳汽车脚垫 女装 女鞋 母婴 内衣 零食 美妆 汽车 油价 郑州 北京 上海 广州 深圳 杭州 南京 苏州 武汉 天津 重庆 成都 大连 宁波 济南 西安 石家庄 沈阳 南阳 临沂 邯郸 保定 温州 东莞 洛阳 周口 青岛 徐州 赣州 菏泽 泉州 长春 唐山 商丘 南通 盐城 驻马店 佛山 衡阳 沧州 福州 昆明 无锡 南昌 黄冈 遵义
© 2025 haodianxin 百科 消耗时间:0.043秒 内存2.5M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