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整理自[2] [3] [4]
共3张 丁聪 四世同堂插画
《四世同堂》的创作开始于1944年。老舍对于小说的创作准备则开始于1941年,此时正是北平沦陷的第五个年头,抗日战争进入了战略相持阶段,文学在全民抗敌、同仇敌忾的情势下,表现出统一的步调和普遍高昂的爱国情绪,老舍在这样的环境下萌发了创作一篇关于抗战题材的小说的想法,但是苦于缺乏合适的题材故而一度搁置。直到1944年,抗战进入反攻阶段,老舍从夫人的经历中想到了一个完整的小说框架,于是开始在陪都重庆书写这部小说。小说的写作延续了4年,其间经历了抗战胜利以及作者被邀出国讲学,直至1948年,老舍才在美国完成了这部达百万言的长篇巨制。[2] [5]
第一二部的写作是在老舍以老鼠众多而被他昵称为“多鼠斋”的小屋进行的。当时,老舍因贫血经常头晕,又刚割完盲肠,但仍然坚持写作。
《四世同堂》的第一部《惶惑》从1944年11月10日起就在《扫荡报》(抗战胜利后改为《和平日报》)上开始连载,1945年9月2日载毕。《惶惑》成书于重庆,后交于良友公司发行,但该公司以种种关系到胜利后半年才在上海印成出书,而初版售罄后,也未再版。
第二部《偷生》1945年5月1日起在重庆《世界日报》上开始连载,同年12月5日载毕。后良友公司因营业问题尚未恢复,老舍将书稿备价赎回,将第一部《惶惑》与刚完成的第二部《偷生》一起于1946年11月改交晨光出版公司出版。
第三部《饥荒》是老舍赴美国讲学期间在美国自己租的公寓创作完成的。
本段资料整理自《惶惑》后记,详细请参看[6]
在赛珍珠的帮助下,1948年6月底,老舍在自己纽约租的公寓里终于完成了《四世同堂》的终曲《饥荒》
美国出版商看中了《四世同堂》并决定出版英文版。老舍欣然同意并找到了艾达·普鲁伊特,两人合作翻译。舒乙介绍:“普鲁伊特的中文听说很好,但是字他不怎么认识。父亲就每天晚上给他念小说,他就在打字机上随手翻译。”老舍将两人合作翻译的前10章文稿寄给了赛珍珠帮忙鉴定,赛珍珠认为非常好,于是老舍和普鲁伊特继续完成了全书的翻译。英译本虽然在文字上有所删节,但是内容结构是完整的100章,改书名为《The Yellow Storm》即《黄色风暴》,于1951年公开出版。书籍出版后受到众多好评。同年,《四世同堂》在日本发行,引起强烈反响,成为畅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