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认菜豆——四季豆起源驯化于美洲。前苏联著名植物育种学家、遗传学家瓦维洛夫在20世纪30年代就研究出,主要的栽培植物有八个独立的世界起源地,(普通)菜豆起源于其中第七个起源中心即南美和中美 (包括安的列斯群岛) ,南美(含秘鲁—厄瓜多尔—玻利维亚)这第八个起源中心则是菜豆的次生中心[17] 。研究者们对菜豆是一次或多次驯化事件的结果意见不统一。[2] 研究者们初时认为,在中美洲和安第斯山脉南部地区菜豆被分别驯化,随着时间的演化,逐渐出现两个不同的基因库,一个是从秘鲁南部到阿根廷西北部的安第斯基因库,另一个是墨西哥和哥伦比亚之间的中美洲基因库[2] [10] 。但根据最新的遗传分析数据表明,菜豆首先在中美洲被驯化,再向南传播。菜豆与南瓜(Cucurbita moschata)和玉米(Zea mays)一起构成了北美本土农业的核心“三大姊妹”[1] 。
公元前7000-5500年,印第安人就开始采食菜豆;公元前5200-3400年,印第安人开始对菜豆驯化,并开始种植[17] 。1492年,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后,菜豆由西班牙人传到欧洲和其他地方,后菜豆的栽培迅速扩大到全欧洲、非洲、亚洲的印度尼西亚和印度其他地区。15世纪,菜豆从美洲传入中国进行栽培,在中国已有500多年的种植历史;1654年,归化僧隐元将菜豆从中国传入日本;[18] 18世纪,菜豆传入俄国,并在俄国栽培食用。[17] 现菜豆已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栽培面积仅次于大豆。[4]
菜豆为一年生、缠绕或近直立草本[7] 。
菜豆株
茎被短柔毛或老时无毛。羽状复叶具3小叶;托叶披针形,长约4毫米,基着。小叶宽卵形或卵状菱形,侧生的偏斜,长4-16厘米,宽2.5-11厘米,先端长渐尖,有细尖,基部圆形或宽楔形,全缘,被短柔毛[7]。
菜豆的叶
总状花序比叶短,有数朵生于花序顶部的花;花梗长5-8毫米;小苞片卵形,有数条隆起的脉,约与花萼等长或稍较其为长,宿存;花萼杯状,长3-4毫米,上方的2枚裂片连合成一微凹的裂片;花冠白色、黄色、紫堇色或红色;旗瓣近方形,宽9-12毫米,翼瓣倒卵形,龙骨瓣长约1厘米,先端旋卷,子房被短柔毛,花柱压扁[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