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期为5~6月;果成熟期为6~7月。[3]
株高可达20~40厘米,其植株丛生,茎葡阔地面生长;叶片纤细,窄披针形,生长紧密,郁闭性强,叶色清绿,灰绿;叶长5cm,高0.1-0.2m,深绿色,光滑稍具白粉,花单生或2~4朵顶生,伞状花序顶生,花色有红色、淡粉、紫红、深粉、墨红,淡紫,维红及白色花瓣具环纹或中心色深等颜色;花具芳香气味;其成苗高度在10cm以下,花开时25cm左右,花期为5~6月;果成熟期为6~7月。[3]
冷型地被石竹为石竹科石竹属多年生草本花卉。原产奥地利、西伯利亚地区。植株丛生,茎匍匐状,花顶生,呈伞状花序。
地被石竹原产于奥地利至西伯利亚,[4] 分布于中国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新疆、甘肃等省地。[5] 零下35℃可露地越冬,PH值6.5-7.5的土质均可生长,是不可多得的开花常绿地被。
地被石竹
地被石竹
地被石竹
地被石竹
喜阳光充足、高燥凉爽的生态环境,较耐寒、耐旱、耐阴,适宜生长在排水良好、呈微碱性的土壤中。[6]
繁殖方式一般为播种繁殖、分株繁殖和扦插繁殖。[7] 一年四季均可进行。剪取10cm长的插条,插入疏松透气的沙质土中,按实,并浇透水,盖上塑料布保温保湿,半个月后即可生根,一个月后即可定植露地。定植前先整地,亩施复合肥20kg、磷肥50kg,深翻、耧平后栽苗、踏实,再浇一遍透水。根据苗子大小,密度掌握在12-18株/平方米为宜,也可以根据种植要求,自行掌握。之后,加强中耕除草。这样一次种植,多年受益。值得一提的是栽苗时一定要避开炎热的夏季和寒冷的冬季。 共18张 地被石竹图片欣赏
因为地被石竹有极强的耐旱性和适应性,它不择土质、能耐瘠薄,自然雨量即可满足其对水分的需求,所以在水分管理上要掌握宁干勿湿的原则,只要旱不死,就不要浇水。我国大部分地区春旱,所以春天浇一遍水,对地被石竹的生长、开花非常有利。
地被石竹对土壤要求不严格,但要选择排水良好,地下水位低的中性地块,最好是砂壤土和有坡度的地段。整地时要求地型平整,适当整出一定的坡度,坡度一般为0.5%(中门高、四周低,或向一边倾斜皆可),以利于排水。结合深翻,加施有机肥,每亩2000公斤左右。对于粘重的土壤或pH值过高的地块,应进行土壤改良,把pH值调整到6.5~7.5之间,然后方可栽植[1] 。 共5张 地被石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