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氯联苯是德国H.施米特和G.舒尔茨于1881年首先合成的。美国于1929年最先开始生产,60年代中期,全世界多氯联苯的产量达到高峰,年产约为10万吨。据估计,全世界已生产的和应用中的PCB远超过100万吨,其中已有1/4至1/3进入人类环境,造成危害。[2]
多氯联苯极难溶于水而易溶于脂肪和有机溶剂,并且极难分解,因而能够在生物体脂肪中大量富集。1968年日本曾发生因PCB污染米糠油而造成的有名的公害病:油症。1973年以后各国陆续开始减少或停止生产。PCB的基本结构为:联苯苯环上有10个氢原子,按氢原子被氯原子取代的数目不同,形成一氯化物、二氯化物……十氯化物,它们各有若干个异构体。理论上一氯化物有3个异构物,二氯化物有12个,三氯化物有21个。PCB的全部异构物总共有210种,已确定结构的有102种。工业用PCB的商品名称:日本称为Kane chlor(KC),美国称为Aroclor(AR),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称为Clophen,法国称为Phenochlor,苏联称为Sovols等等。各种产品又按所含氯原子数分别加以标号:中国习惯称为三氯联苯的产品日本标为KC-300,美国标为AR-1242;中国称为五氯联苯的产品日本标为KC-500,美国标为AR-1254。这些产品均为混合物,如四氯联苯中夹杂有相当数量的三氯化物和五氯化物,以及少量六氯化物。
外观与性状:流动的油状液体或白色结晶固体或非结晶性树脂。
熔点:PCB3:-19~-15℃;PCB4:-8~-5℃;PCB5:8~12℃;PCB6:29~33℃。
沸点:340~375℃。
蒸气压: PCB3:0.133×10-3kPa;PCB4:0.493×10-4kPa;PCB5:0.799×10-4kPa。
稳定性和反应活性:稳定。
溶解性:不溶于水,溶于多数有机溶剂。
禁配物:强氧化剂。
PCB的纯化合物为结晶态,混合物则为油状液体。低氯化物呈液态,流动性好,随着氯原子数的增加,粘稠度相应增高,呈糖浆状乃至树脂状。[1]
PCB的物理化学性质极为稳定,高度耐酸碱和抗氧化,它对金属无腐蚀性,具有良好的电绝缘性和很好的耐热性(完全分解需1000℃至1400℃),除一氯化物和二氯化物外均为不燃物质。PCB用途很广,可作绝缘油、热载体和润滑油等,还可作为许多种工业产品(如各种树脂、橡胶、结合剂、涂料、复写纸、陶釉、防火剂、农药延效剂、染料分散剂)的添加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