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成语最早见于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出版的《孽海花》,原文为"就把英语来对答,倒也说得清脆悠扬,娓娓动听"。其核心语义包含双重维度:"娓娓"指说话连续流畅的状态,"动听"强调言语的感染力,整体构成对语言表达效果的正面评价。英文可对应为"charming"或"talk with eloquence"。
作为AABC结构成语,其语法功能呈现多样性:
作谓语时需搭配言语主体,如"老师讲课娓娓动听"
作状语时修饰具体动作,如"她娓娓动听地讲述着往事"
作补语时补充说明表达效果,如"故事被他讲得娓娓动听"
现代文学作品中的典型应用见于邹韬奋《我的母亲》:"她讲得娓娓动听,妹仔细听着忽而笑容满面。"该用例展现成语在家庭场景中的适用性。在媒体传播领域,常见于故事讲述、演讲评价等场景,如"主持人将新闻事件演绎得娓娓动听"[1] 。
与"天花乱坠"存在本质差异:
情感色彩:"娓娓动听"属褒义,强调实际感染力;"天花乱坠"多含贬义,指虚夸不实
内容真实性:前者基于事实的生动表述,后者侧重虚构渲染
使用场景:前者适用于教育、文化传播等场合,后者常见于商业宣传领域[1]
作为汉语特有的重叠式成语,其构词体现汉民族语言审美特征:
双声叠韵:"娓娓"为双声词,"动听"含叠韵元素
四字格律:符合汉语成语典型韵律结构
意象组合:通过听觉感受传递情感共鸣[1]在语言教学中,其结构特征常作为成语构词法典型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