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唐书》记载,在南宋乾道五年(1169年)称之为“嵖岈山”;据《大明一统志》记载又名“嵯峨山”;山中巨型岩石崩塌坠落,堆积成许多洞穴,故空洞百窍,风嘘则鸣,亦称“玲珑山”;据民间传说:山中有鸟金、火驹兽、金头老母鸦、密蜡金、九龙杯、八卦炉、龙、凤等八样珍宝,周文王无比欣赏,封此山为“八宝玲珑山”。嵖岈是形容词,形容山势怪异、美丽,嵖是堆积磊落,岈是犬牙交错、参差不齐的意思。[11] [12]
尧舜时代,在嵖岈山北店房村一带,即有人居住。相传舜封尧子丹朱到此地,称房地。[11]
春称时期,楚昭王把房地封给吴王阖闾的弟弟夫概,称吴房国,建都在嵖岈山脚下店房村附近,夫概死后葬于天磨峰下的天磨湖畔。[11]
唐乾符四年(877年),唐代王仙芝部将尚浪屯兵于此,后黄巢与尚浪合兵一处合力守山,出兵合攻宋州。[11]
明崇祯十五年(1642年),农民起义军李自成部攻克遂平县城,杀死知县刘英。传说,在此之前李自成的舅父高迎祥率众进驻嵖岈山老君洞附近,曾在此点将阅兵,现存有“高官厅”“点将台”等遗址。[11]
清同治六年(1862年),捻军首领李合周四、五百人据守嵖岈山,拒抗清军。[11]
清光绪十二年(1902年),遂平八里铺苗金声聚众起义,在嵖岈山建立政权,号称“苗天王”。[11]
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5月,新四军五师13旅以嵖岈山红石崖为根据地组建成立;同年11月,以黄霖为首的河南游击独立兵团,率主力北渡淮河到嵖岈山一带开辟抗日根据地、司令部设在红石崖,司令员黄霖、副司令员余支龙,政委何振亚。[1]
1958年4月20日,嵖岈山卫星人民公社在嵖岈山成立,是中国建立的第一个人民公社,是继巴黎公社之后全世界第二个人民公社;同年7月,原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红旗杂志主编陈伯达在嵖岈山调查研究,起草了《嵖岈山卫星人民公社简章》;同年8月,《嵖岈山卫星人民公社简章》经毛泽东修改、批示,在召开的北戴河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印发;同年9月1日,《嵖岈山卫星人民公社简章》在第7期《红旗》杂志全文刊发;同年10月,嵖岈山卫星人民公社办公楼建立;同年10月13日,毛泽东主席亲临嵖岈山卫星人民公社在视察。[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