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德·舒尔伯格
1914年3月27日生于美国纽约,其父亲是派拉蒙影片公司的老板本杰明·斯楚伯特。母亲是左翼作家。生活在充满浓浓的书香气的富有家庭,自小喜欢写诗。他记得,八岁那年写完第一首诗让父母评分,父亲说“糟糕透了”了。母亲则说“精彩极了。”“他们教会了我,不能因为别人的否定,而丧失勇气;也不能因为别人的赞扬,而自我陶醉。” 这个故事,就写在《“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里面。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文章被选入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20课、长春版教材六年级上册3单元第2课、部编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第20课以及S版六年级上册第13课。 “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
舒尔伯格深受母亲阿狄娜影响。三十年代初,阿狄娜从莫斯科回来,带给儿子许多苏维埃短篇小说。由此,舒尔伯格熟读高尔基的《母亲》和《仇敌》,书里讲述工人运动,塑造富有斗争精神的工人形象;他又熟读伊萨克·巴别尔的《红色骑兵军》。他回忆:“深夜,我亮灯埋头苦读,多么希望有一天,我的作品可以列入类似的文选里。”
巴德-舒尔伯格17岁起为派拉蒙写宣传稿,吹捧一些明日之星,但是在好莱坞耳濡目染多年的巴德-舒尔伯格却成为了好莱坞审美取向和商业制作模式的彻头彻尾的反叛者。在达特茅斯学院接受教育之后,他开始是电影剧本审读员,接着成为一个电影剧本作家。1937年加入了共产党, 1939年当共产党要他在一部长篇小说中反应党的教义而退党。1941年,27岁的舒尔伯格凭借小说《萨米如何飞黄腾达》出道,小说讲述了一个在纽约一家报社中打杂的小子如何凭借偷窃、说谎、欺骗等卑劣手段爬上好莱坞电影公司制作总监的宝座。由于小说中有许多影射好莱坞大佬路易-梅尔的情节,令后者勃然大怒,扬言要将舒尔伯格驱逐出境。好在舒尔伯格的老爸B.P. 舒尔伯格当时位高权重,由于他的求情,路易-梅尔才没有追究。不过,这部小说令年轻的舒尔伯格一鸣惊人,尤其是他通晓的内幕之多,虽然令好莱坞感到好奇、着迷,却又不得不视他为“叛徒”。多年以后,在谈起处女作中的原型时,舒尔伯格一针见血地指出:“我所勾勒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一种行为方式。”
二战爆发后,舒尔伯格供职于CIA的前身“战略服务泯灭办公室”,空闲时间则撰写短篇小说,并拍摄与战争有关的纪录片。他是第一批进入奥斯威辛集中营,并用摄像机记录下其中惨剧的人。战后为纽伦堡审判收集证据而荣获陆军荣誉勋章。国际法庭放映希特勒的御用女摄影师里莱妮·雷芬斯塔尔作品时,舒尔伯格出庭作证,对照影片中的纳粹分子,并指证她的《意志的胜利》是帮助希特勒宣传纳粹活动。 “我在这场审讯里,担任总管。我带着逮捕令去找莱妮·雷芬斯塔尔,她一见到逮捕令,就尖叫起来。我安慰她,法庭不会审讯她,她只是担任证人。”舒尔伯格口若悬河,显然对这次任务甚感得意。
50年代初,美国弥漫着白色恐怖。美国参议员麦卡锡煽起全国反共运动,名为麦卡锡主义。他大肆渲染共产党侵入政府和舆论界,促使成立「非美调查委员会」(指所谓违反美国利益的活动),搜集黑名单,煽动文艺界和政府部门互相揭发,许多著名人士受到迫害,如谐星差利卓别林和原子弹之父奥本海默,他们被控向苏联透露机密。1952年舒尔伯格的共产党党员身份被揭露了,他自愿出席「非美调查委员会」作证,很合作地供出一些与他志同道合的共党朋友名单。自此,舒尔伯格众叛亲离。 其实舒尔伯格早已退党近十年。他解释,1934年曾经亲自赴莫斯科与巴别尔等进步作家会晤,但是,十年后这班人全部“人间蒸发”了,其中巴别尔更被指控犯了间谍罪,1940年被枪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