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8年5月17日出生于山东省高密县。
1930年4月—1938年3月日本东京工业大学预科毕业。
1930年4月—1936年3月日本东京工业大学应用化学科毕业,获工学士学位。
1945年12月—1947年7月任青岛维新化学厂工程师、工务科长及代理厂长。
1949年6月—1955年11月任青岛维新化学厂厂长。
1955年11月—1958年10月任化工部沈阳化工研究院实验厂副厂长。
1956年参加中国民主同盟。
1958年10月—1960年3月任化工部沈阳化工研究院总工办公室及院办公室主任。
1960年4月—1978年9月任化工部沈阳化工研究院农药研究室主任。
1978年9月—1983年8月任化工部沈阳化工研究院总工程师,技术委员会委员、主任委员。
1983年9月退居二线。
1997年3月1日病逝于沈阳。
张少铭,1908年出生于山东省高密县。1930年赴日本东京工业大学攻读应用化学专业,1936年获工学士学位,并继续在大学院(即研究生院)化工系深造。“七七”事变前后,他目睹日本侵略军鲸吞我国领土,残酷屠杀人民,遂于1937年辍学返回青岛,闭门谢客,修读古书;同时自学化学文献,期待抗战胜利后为国效力。
抗日战争胜利后,张少铭投身化学工业建设。1947年至1949年任青岛维新化学厂(即现青岛染料厂)工程师、工务科长及代理厂长,在解放战争中为保护祖国财产恪尽职守。青岛解放后,他继续任青岛维新化学厂厂长,为该厂恢复和发展作出了贡献。
1955年张少铭调化工部沈阳化工研究院担任实验厂技术副厂长,主管该院染料、农药、中间体的新产品中试生产工作,使科研成果转化为生产力。随后又任院办公室主任,协助技术副院长工作。在此期间曾赴苏联、波兰等国家就有关煤焦油综合利用进行技术考察。 张少铭
1960年,张少铭开始从事农药研究,担任沈阳化工研究院农药研究室主任,历时18年,使该院的农药研究领域逐步扩展到包括杀虫剂、杀菌剂、除草剂、植物生长调节剂等的合成、加工、应用、分析、毒性试验等,从而建成完整的科研体系。他对杀菌剂的研究作出了突出贡献,早期研究开发了有机砷杀菌剂,曾在江苏、浙江、吉林等地投入生产。
多菌灵的发明以及其中间体氯代甲酸甲酯及邻苯二胺的合成和工业化,是张少铭重要的科学技术研究成果。该发明不仅有学术价值,而且是我国年产量最大的重要农用杀菌剂。多菌灵广泛应用于防治农作物的病害,对我国植保工作起到了重要作用,并有部分产品出口创汇。张少铭于1978年担任沈阳化工研究院总工程师,为全院科学技术的发展做了大量组织指导工作。在他担任院技术委员会主任期间,领导鉴定审查全院的重要课题成果,参与人才培养和选拔工作。同时,还亲自参加专题科研工作,创制了多菌灵二号和植物生长激素丰产灵等。该产品均被用于生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