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斯特.恩格尔(ErnstEngel,1821-1896),德国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社会统计学派中的主要人物。恩格尔1821年3月21日出生在萨克森邦的德累斯登。1851年,出任萨克森邦的统计局长,从此开始了他作为政府统计官员的生涯。
由于恩格尔长时期领导萨克森邦和普鲁士邦的统计工作,前后达三十多年,有着丰富的统计实践经验,同时又有深湛的统计理论知识,因此他在当时的德国和国际统计界享有盛名。
恩格尔主张,统计学应当既包括统计科学,又包括统计方法。它既是实质性的统计学,又是传统方法论的社会科学。他所提出的关于居民消费结构走势的恩格尔定律受到国际统计学家和经济学家的重视和采用。
恩格尔的主要著作有:《关于统计学是独立科学和方法问题之我见》、《论人口统计的意义》、《萨克森邦的生产与消费》、《人的价值》、《比利时工人家庭生活费的过去和现在》等。
恩格尔善于把调查的行政目的与统计研究的科学目的巧妙地结合起来。他在组织进行国家普查时,往往适当增加一些与研究目的有关的调查项目,如家族、家庭消费、营业状况等。他曾对比利时、德国、英国、法国等国家工人家庭做了相关的家计调查,通过对许多家庭的收入和各类开支进行深入的分析研究,发现了一种带有普遍性的消费结构走势和规律,即收入愈少的家庭,用于食物的开支占家庭收入的比重愈大,其次是衣着、住房,而用于教育、文化娱乐、医药卫生方面的开支随着家庭收入的减少,所占的比重也愈小。由此,恩格尔得出结论: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居民消费支出中用于食物部分的数量,可以作为其消费水平高低的标志。他认为这是衡量居民福利的最好尺度。他还指出,食品支出比率的大小,是随富裕程度的降低按几何级数增大的。 从方法论上看,恩格尔定律是第一次借统计资料来建立重要的计量法则。
随着家庭和个人收入的增加,收入中用于食品方面的支出比例将逐渐减小,这一定律被称为恩格尔定律,反映这一定律的系数被称为恩格尔系数。
恩格尔定系数
食物开支占总消费数量比重越大,恩格尔系数越高,生活水平越低;反过来,食物占比重越小,恩格尔系数越低,生活水平就越高。整个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越高,用于食物消费部分支出的比重就越小。
食物支出变动百分比
食物支出对总支出的比率(R1)= 总支出变动百分比或食物支出变动百分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