挖起杆的杆头的构造分为:杆面倾角(loft angle)、前缘(leading edge)、弹起角(bounce angle)、 杆底弧度(sole camber)、杆底宽度(sole width )以及后缘(trailing edge)组成。
弹起角、杆底宽度和尺寸对击球效果影响很大。现在,许多劈起杆(PW)杆面倾角为46°(有的型号倾角更小),9号铁杆杆面倾角为41-42°;而传统的劈起杆杆面倾角为48-50°,而9号铁杆的杆面倾角为45-46°,而现代劈起杆的杆面倾角为47-48°,但大多数挖起杆(SW)的则为56°。
要用3根挖起杆搭配出一套不错挖起杆,应该决定应该增加中继挖起杆(a gap wedge,AW)还是高抛挖起杆(lob wedge,LW)。 如果劈起杆—中继挖起杆和中继挖起杆—沙坑挖起杆 (或者劈起杆—沙坑挖起杆和沙坑挖起杆—高抛挖起杆) 之间的杆面倾角很接近,那么击球感觉会很好。要是没有高抛挖起杆,其他挖起杆的倾角悬殊应该为 4°-5°。 要是没有中继挖起杆,劈起杆和沙坑挖起杆之间的杆面倾角悬殊应该在10°左右。 同样要用3根挖起杆搭配出一套不错挖起,应该搭配好劈起杆、中继挖起杆、沙坑挖起杆和高抛挖起杆,使杆面倾角两两悬殊为4-5°。 挖起杆
高抛挖起杆(LW) 沙坑挖起杆(SW) 中继挖起杆(AW) 劈起杆(PW)
杆面倾角(Loft) 58°-64° 55°-57° 50°-54° 45°-49°
杆身长度(Shaft Length) 35"- 36" 35"-36" 35"- 36" 35"-36"
落地角(Lie Angle) 62°-64° 62°-64° 62°-64° 62°-64°
弹起角(Bounce) 0°-10° 10°-16° 5°-12° 0°- 5°
Sarazen 发明了沙坑挖起杆,也发明了一个新词“弹起角(bounce)”。杆头的后缘(trailing edge)比前缘(leading edge)要高,使杆头更容易穿过草皮。在细沙中击球时最好选用弹起角更大的挖起杆则效果更理想。
凡事过犹不及。如果挖起杆弹起角过大,不利于在球道和坚硬的场地上击球。对于高抛挖起杆(LW)来说,弹起角越小越好,甚至为零度时更容易取得理想的击球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