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兴岛位于北纬16度50分,东经112度20分,属于中国西沙群岛东部的宣德群岛。与石岛(扩建后广义的永兴岛已经兼并了石岛)。最近的岛礁位于北方四海里的七连屿。是三沙市的驻地。
永兴岛是一座由白色珊瑚、贝壳沙堆积在礁平台上而形成的珊瑚岛。四周为沙堤所包围,中间较低,是潟湖干涸后形成的洼地。洼地掘井取水方便,由于鸟粪的污染,井水不能饮用,只能用来洗涤。 永兴岛
永兴岛平均海拔高度为5米,最高为8.3米,面积3.16平方公里,永兴岛地势平坦,四周沙堤环绕,岛中部低地是潟湖干涸而成。该岛位于西沙群岛中部,正好处于西沙群岛、南沙群岛和中沙群岛的枢纽位置,在南海的战略地位很重要。[3]
由于扩建,石岛与永兴岛连成一体了,最高海拔在石岛,为近16米,是南海最高的地方。
永兴岛地处北回归线以南,属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1509.8毫米,风力大,蒸发快。由于周围被海包围且陆地面积小,有海洋性气候的特点,雨量充沛,终年高温,高湿,高盐。空气洁净,阳光明媚,紫外线格外强烈。 永兴岛
太阳直射时间多、日照长,年平均气温摄氏26.5度,一月最冷,平均气温摄氏23度,六月最热,平均气温摄氏29度;日气温最高摄氏31度,最低摄氏21度;雨季为每年5至6月份。
岛上林木深密,最多的是椰树,仅百年以上树龄的就有1000多棵。另外,楷杷树、羊角树、马王腾、马凤桐、美人蕉、野蓖麻、野棉花随处可见。岛上植物种类多,野生的有148种,占西沙群岛总数的89%,尤以麻风桐著名。还盛产椰子、木瓜、香蕉等水果、20多种蔬菜、杂粮。
古代时期
历史上,最早到达最早开发永兴岛的,是居住在南海沿岸中国的先民。据《西南中沙群岛志》记载:早在距今7000年前的人类“新石器时代”,居住在中国南方沿海的先民就凭借船只,向南海索取生存资源。3000年前的殷周时代,南海沿岸的土著越族就与中原地区开始往来。从那时起,我国渔民便常年不断地在南海航行和从事捕捞作业,并最先发现南海诸岛。最迟从唐代起,海南渔民已在南海诸岛上居住。 永兴岛位置图
永兴岛是南海渔民活动的区域,中国汉、唐、宋、元、明、清时期的数据文献对该岛均有记载。宋朝曾派海军巡视,并将南海诸岛划归宋朝版图。元代时,地理学家郭守敬曾在南海进行天文测量。明朝郑和下西洋,标绘过南海诸岛地理位置。清朝宣统皇帝年间,曾派广东海军赴西沙群岛查勘,刻碑升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