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流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清河地处黄河下游,与华夏民族有着同样悠久的历史。 据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在清河县杜村出土的新石器(石镰、石斧等)证实,在距今5000—7000年之间,就有上古人类活动于清河这片古老的土地上。 清河县
远在4000多年之前,禹王治水以后,华夏划分九州,今清河县境属于兖州。 清河县古建筑
周朝(约前11世纪至前256年)今清河境属“甘泉”之地。
春秋时期(约前770年至前474年)清河先属齐,后属晋。
战国时期(前475年至前221年),群雄角逐,诸侯割据。赵、韩、魏“三家分晋”,清河属赵。赵都晋阳(今山西太原),后迁邯郸(今邯郸)。
秦(前221年至207年)兼并诸侯国统一中国,实行郡县制。今清河县境始置厝县,属巨鹿郡所辖四县之一。清河作为行政区设置县,自此开始。厝县的城址,按《太平寰宇记》所载,当在今南宫市董家庙乡悬空村附近。 群众活动
西汉高帝四年(前203年),划出巨鹿郡一部分地区,设置清河郡,辖清阳、东武城、莎题、东阳、信乡、鄃、枣强、复阳、缭十四个县。郡治清阳县。清河郡及清阳治所,在今河北省清河县油坊镇一带。
东汉建初七年(82年)废皇太子刘庆为清河王,清河郡随改清河国。汉安帝母左氏,即孝德皇后,死后葬于厝城东北角。汉安帝刘祜是刘庆之子,永初元年(107年),称帝,尊刘庆为孝德皇,母左氏为孝德皇后,改厝县为甘陵。建和二年(148年)又改清河国为甘陵国。辖甘陵、贝丘、东武城、灵、绎幕、广川等七县。东汉清河国治甘陵县,其城址在原清河县辛集乡汉墓(冢子)南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