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票的样式也与进步紧密结合,油印、彩色印刷、热敏纸打印、电子票券,每次技术进步都在改变电影票。
2016年前,电影票一直采取的是“一经售出、概不退换”的销售方式,随着越来越多观众选择网络购票,再加上各大购票平台欲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抢夺用户。
2016年起,多家第三方售票平台相继上线电影票“退改签”业务,以提升观众体验。
2018年9月18日,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协会发布《关于电影票“退改签”规定的通知》,要求各院线、影院投资公司、影院与第三方购票平台要完善电影票“退改签”规定,优化流程、简化手续,履行对观众的告知义务,便于观众查阅和社会监督。[1]
2019年5月15日,深圳市消委会通报了深圳市《电影票退改签标准》,该标准根据消费者“退改签”时距离电影放映的时间,实行“阶梯式”退费:24小时以上免收“退改签”手续费,2-24小时收取不高于票价10%手续费,1-2小时收取不高于票价20%手续费,0.5-1小时收取不高于票价30%手续费。若消费者线下购买电影票,可联系影院前台申请“退改签”;线上购买可联系第三方平台申请,费用原路退回。[2]
2022年9月21日,“电影票不能退改属霸王条款”话题登上微博热搜,引发网友热议。有律师表示,出售方不能单方面作格式条款的规定,这是霸王条款。消费者可以通过民事诉讼,包括向消协举报等途径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3] 。
2025新年伊始,电影市场就传出消息:19.9元的电影票又回来了。2018年以前,19.9元、9.9元甚至更低价的电影票曾风靡一时,至今仍不时被影迷提起。[4]
2025年1月8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24年12月份全国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和P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数据显示,电影及演出票价格分别上涨0.9%和0.7%。[5]
截至2025年1月20日,2025春节档电影预售总票房破2亿。[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