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区域改变
白纹伊蚊起源于亚洲,后由起源地扩散至全球70多个国家。[3]
欧洲:白纹伊蚊在欧洲最早的记录是1979年,于阿尔巴尼亚第一次发现白纹伊蚊,其后在欧洲多数国家都有出现,其中包括法国、德国、意大利、摩纳哥、瑞士、西班牙、荷兰、希腊等。2012年的研究显示,白纹伊蚊首次在俄罗斯境内被发现。截止2013年,未发现白纹伊蚊的欧洲国家有奥地利和葡萄牙。[3]
美洲:1985年8月2日,美国的德克萨斯州休斯顿地区的哈里斯蚊虫控制区发现白纹伊蚊,这是第一次在美国境内发现该蚊种,也是整个美洲境内首次发现白纹伊蚊。此后,该蚊迅速向美国东部地区扩张。到1999年,美国有25个州已确认有白纹伊蚊种群。相反,白纹伊蚊向美国西部和北部的扩张却相对缓慢,一方面是由于北方气候较冷,不适宜白纹伊蚊生存;另一方面是因为美国西部地区气候比较干燥,也不适宜该蚊生存。截止到2012年,白纹伊蚊已从其起源地德克萨斯州南部扩散到新泽西州和伊利诺伊州的芝加哥,约跨越纬度14°。[3]
非洲:非洲于1991年在南非的开普敦首次发现活的白纹伊蚊幼虫,该幼虫从日本进口的旧轮胎中发现,而且据推测在非洲很多地方可能已经存在白纹伊蚊但未被发现。同年在尼日利亚Delta州黄热病大流行,在对相关疾病媒介的调查中发现,白纹伊蚊已在非洲境内繁殖。2001年11月,在西非的赤道几内亚比奥科岛上于人工器皿中发现白纹伊蚊生境。2007年3月在一项疟疾传播调查中显示,白纹伊蚊在加蓬的Libreville、Estuaire省有发现。[3]
鉴别特征:白纹伊蚊成虫盾片有中央银白纵条,翅基前有一银白宽鳞簇。幼虫栉齿基部具细繸;尾鞍不完全;腹毛1-Ⅶ通常分4枝,2-Ⅶ通常单枝。[8]
雌蚊
小型到中型蚊虫。头鳞典型。喙比前股略长,暗褐色。触须约为喙的1/5长,黑色,末段背面银白色。前胸前背片和后背片都具有银白宽鳞,后背片上方并有褐色窄鳞。中胸盾片上有一条银白窄鳞形成的中央纵条,前端后伸而略为细削,并在小盾片前区分叉,有的在分叉前中断,叉枝两侧有一对白色亚短中线。翅基上有一些白色窄鳞,小盾片覆盖银白宽鳞,中叶末端有黑宽鳞。侧背片平覆白宽鳞。有亚气门鳞簇,无气门后和气门下鳞簇。翅鳞一致深褐色,仅前缘脉基端有一白点。平衡棒结节具黑鳞。足深褐到黑色,各足股节都有明显膝白斑,前股和中股的腹面和后面有不同程度的白色区,后股前面基部3/4有宽白纵条,愈向基部愈宽,后面的白色区较短,通常约占全节的基部一半。后足跗节1—4有基白环,跗节5全白或大部白色。前胫腹面有淡色纵条;中胫后面具淡色鳞。前跗节1—2有基白环或白斑;后跗节1—4有宽基白环,节5全白。背板黑色,节Ⅰ侧背片覆盖白鳞;节Ⅱ—Ⅶ有基白带和侧白斑,基带两端加宽,但不和侧斑相连。节Ⅱ—Ⅲ腹板全部或大部白色;节Ⅵ—Ⅴ腹板黑色而有宽基白带;节Ⅵ腹板有亚基白带;节Ⅶ腹板黑色而仅有少数侧白鳞。[8] 白纹伊蚊-各部位形态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