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五十八年六月初四日(1793年7月11日)亥时,祁寯藻出生于北京城南宣武门外铁门官舍。[41] 当时其父祁韵士正复校文渊阁、文源阁《四库全书》。[42] 祁寯藻在兄弟六人中排行第五。[45] 今人绘祁寯藻家族世系
祁寯藻是山西平定州寿阳县平舒村人。先祖祁旺自元末由洪洞迁至寿阳平舒村,至祁寯藻为第十六世。[45] 他生在一个以农耕为本的诗书之家[45] ,自幼聪明过人,他四岁开始识字,六岁入家塾,十岁写作文,读书过目不忘,被人们誉为神童。十二岁时,祁寯藻赋《春草诗》以见志。嘉庆九年(1804年),祁韵士因宝泉局亏铜案发,被牵连逮问治罪,十二岁的祁寯藻随侍狱中读书,开始学诗。 嘉庆十年(1805年)二月,宝泉局同案监督五灵泰之子申诉,使此案真相得以大白于天下,祁韵士得免重罪,仍被遣戍伊犁。 五月,祁寯藻与各位亲属随母亲刘氏回到寿阳平舒老家。[38]
刘氏为把祁寯藻培养成人,先后特邀请了张观藜、赵映奎、孙传绪、苏平世等名师,给他讲解四书五经。祁寯藻在诸位老师的教诲下,开始学应试文字。嘉庆十二年(1807年),十五岁的祁寯藻参加县里的考试,取县学附生第五名。嘉庆十三年(1808年),以一等一名补县学廪膳生。[42]
嘉庆十四年(1809年),祁寯藻娶衢州知府曹寿阶之女为妻。是年,祁韵士也从伊犁被释回。[42]
嘉庆十五年(1810年),祁寯藻参加了省里举行的乡试,得中举人。中举后他继续奋进,刻苦学习。第二年(1811年),参加了京城的会试,应试未中,继续攻读。[42] 至嘉庆十九年(1814年),二十二岁的祁寯藻参加会试,中式第九十七名。四月,终于考中进士,被选为翰林院庶吉士,入庶常馆。[7] [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