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对人或对事物倾注了很深的感情,向往而不能克制。后指对人对物一直有很深厚的感情。[2]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任诞》:“桓子野每闻清歌。辄唤奈何!谢公闻之曰:‘子野可谓一往有深情。’”[1]
清·阎尔梅·《白耷山人文集·下·贻伪防御使武愫书》:识者于语言文字之间,知其天怀忠孝,一往情深,不觉依依感动。
清·黄宗羲·《郑禹梅刻稿序》:然震川之所以见重于世者,以其得史迁之神也,其神之所寓,一往情深,而纡回曲折次之。
清·纳兰性德《蝶恋花·出塞》词: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1]
清·袁枚·《随园诗话》·卷一四:人但知杜少陵每饭不忘君,而不知其友朋、弟妹、夫妻、儿女间,何在不一往情深耶?
清·无名氏·《杜诗言志·舍弟观赴蓝田取妻子到江陵喜寄三首(其一)》:老杜寄弟诗多至性语。集中前后十数首皆一往情深,诵读之下,令人悲酸,不必待解人始得也。
当代·邓一光·《我是太阳》·四部二:她被他的叙述迷住了,在他一往情深的蓝眼睛里,她看到的是对故乡的忠诚和思念。
东晋时期,永修县侯桓伊将军不仅善于用兵,对音乐也十分精通,他经常吹蔡邕的柯亭笛,十分动听。他听到别人唱歌时按捺不住自己的激动,喊道:“怎么办啊!”宰相谢安夸奖道:“子野可谓一往有深情。”[1]
作谓语、宾语、定语、状语;指人对人或物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