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生理生态学》第七章《草本种子传播与萌发生态学》和第八章《树木种子的传播与萌发生态学》全由作者新构建内容,讨论了各类种子的特性、传播与萌发,植物化感物质与土壤种子库关系的生理生态学新课题。
种子生理生态学
管康林,生物学教授,男,1935年11月出生,浙江省台州人。196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生物系植物生理学专业,先后在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和昆明植物研究所从事呼吸代谢基础和农林生物学应用研究达21年之久。
1981年8月后任教于浙江林学院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等课程并从事种子生理学和发育生理研究。他担任过林学系副主任、植物生理生化教研室主任、院学术委员等职;兼任浙江省植物生理学会常务理事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生命科学项目申请课题的专业评议专家。
他本人具有广博的生物科学和农林科学的基础知识与实践经验。发表过农林、生物各类论文60多篇,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多项,其中《难萌发树木种子的休眠与解休眠方法的研究》获1994年度林业部科技进步三等奖。主要著作有《生物农林科学通论》(2005)和《自然吟》诗集(2003);本书《种子生理生态学》是作者一生的重要的研究成果之一,它是在1993年选修教材基础上进行的全新的编写。
前言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种子与人类及动物
一、种子的概念
二、种子与人类
三、种子与动物
第二节 种子科学的发展
一、初创时期
二、20世纪的发展
三、新世纪的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第二章 种子发育与形态结构及化学成分
第一节 植物的有性器官与种子发育
一、裸子植物种子的发育
二、被子植物种子的发育
第二节 种子的形态与基本结构
一、种子形态多样性
二、种子的基本结构
三、果实型种子
第三节 种子的化学成分
一、种皮的化学成分
二、种子的贮藏物质
三、种子的特殊有用成分
主要参考文献
第三章 种子的贮藏与寿命
第一节 种子的寿命
一、种子寿命长度的划分
二、长寿种子史料
第二节 正常型种子和顽拗型种子
一、正常型种子
二、顽拗型种子
三、中间型及短命种子
第三节 影响种子贮藏与寿命的因素
一、影响贮藏寿命的内在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