纹须同缘蝽隶属于节肢动物门昆虫纲半翅目缘蝽科,其学名由Scott于1874年首次描述确立。根据《台湾物种名录》2009年第二版分类系统,该物种的分类层级为:动物界→节肢动物门→昆虫纲→半翅目→缘蝽科→同缘蝽属[2] 。豆瓣网用户讨论记录表明,该物种在缘蝽科中的分类地位与其他同科物种(如突背斑红蝽)具有明确区分。
成虫体色以黄褐色为主体,前胸背板呈绿色,侧缘具有黄色带黑色边缘的明显特征,小盾片为绿色[1] [2] 。触角各节具深色纵纹,形成区别于同属其他物种的识别特征[1] 。前翅革片呈烟褐色,亚前缘与爪片内缘颜色较浅,膜片为烟黑色且保持透明状态[2] 。
2022年腾讯网科普资料显示,其体型在缘蝽科中属较大型,成虫腹部宽度约5-6毫米,体色呈黄褐色,前胸背板为绿色,侧缘具有黄色带黑边的特征,小盾片呈绿色[1] 。自然标本馆提供的生态照片(2024年)进一步验证了其前胸背板与小盾片的颜色组合特征[2] 。 共46张 纹须同缘蝽
该物种在中国境内呈现广泛但区域性分布特征。云南地区是该物种的重要分布区,2022年科普资料中明确记载了其在该省的分布记录[1] 。2025年虫害防治资料补充了该物种在甘肃及华北、华中、华东、华南等地的分布情况。台湾物种名录(2009年)显示其分类信息被台湾地区学术体系采纳,但未明确记载具体分布范围[2] 。
纹须同缘蝽以合欢、紫荆和柑橘等植物为主要寄主,其取食行为与植物嫩枝及果实发育阶段密切相关。半翅目昆虫典型的刺吸式口器使其能够刺穿植物表皮吸取汁液,可能对寄主植物造成局部组织损伤[1] 。
自然标本馆生态照片(2024年)显示,该物种常栖息于寄主植物的叶片背面或枝条分叉处,利用体色与环境形成拟态保护[2] 。虫害防治资料(2025年)指出其在柑橘种植区可能对果实品质产生影响,但未有具体危害程度数据记录。
纹须同缘蝽的图片
共2张 纹须同缘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