耽美作为一种派系而言,早在20世纪30、40年代就在日本文学界盛行,算是浪漫主义的一个分支,大批日本文学家都曾受过此影响。但是,60年代以后,这个词逐渐从原意中脱离,变成了漫画中一类派生产物的统称。[1][5][6][7]
1963年前后,在日本发展了十几年的新漫画中终于有了真正意义上的乙女漫画分支。
不同于以前由男性作家绘画的类乙女作品和极少量女性创作的作品,一直附着在男性向漫画基础上的为女性服务的漫画开始迈出真正意义上的步伐,小学馆、讲谈社、集英社都陆续推出了自己的乙女漫画专刊或者别册。然后在昭和41年(1966年)后的几年中,日后被称作“昭和二十四年组”的乙女漫画家们陆续出现了。所谓的昭和24年组,也就是出生在昭和24年(1949年)前后的知名少女漫画家们的统称。在经过近20年新漫画的熏陶和历练后,这批热爱漫画并且有极高天赋的女性终于来到了世人面前。在这其中即包括池田理代子、美内铃惠、五十岚优美子等正统乙女漫画家,在那个时代的日本,此类作品被称为耽美。
不过,与日本及其他国家都不同,在中国,耽美是指BL的意思。[1]
2018年4月13日下午,微博发布公告,称为了进一步营造清朗和谐的社区环境,将根据《网络安全法》等法律法规的要求,清查耽美CP、暴力游戏等图文视频。[11]
2021年9月,中央宣传部、国家新闻出版署《关于开展文娱领域综合治理工作的通知》中指出“耽美”属于不良文化。[9][10]
2021年9月8日,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宣传部、国家新闻出版署有关负责人会同中共中央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委员会办公室、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和旅游部等部门强调:要加强网络游戏内容审核把关,严禁含有错误价值取向、淫秽色情、血腥恐怖等违法违规内容,坚决抵制“耽美”等不良文化。[4]
2021年12月16日,中国电视剧制作产业协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发布倡议书。倡议书号召坚决抵制天价片酬,严肃惩戒片酬违规、“阴阳合同”;坚决抵制过度娱乐化,“娘炮”文化、“耽美”之风。[12]
女性受众原本对男同性恋群体的认知都来自耽美网络剧和其他同题材作品,先入为主地把男同性恋想象成纯洁爱情的代表。
当接触到真实同性恋群体,认识到部分男同性恋约炮、同时谈好几个对象、找同妻结婚、破坏他人家庭、恶意传播艾滋等行为的存在后,女性的幻想破灭,而这些违背道德伦理的行为就在女性心中不停生长,掩盖了男同性恋群体的其他特点,产生晕轮效应,从而导致女性对同性恋群体产生认知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