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商品生产发展到最高阶段,成为社会生产普遍的和决定性的形式。
②资本占有生产资料。
③以使用机器的大生产为特征,以对象化、主体间性为核心的科学理性成为人类思想基石,导致人类文化史上的世俗化的来临。伴随科学理性而起的批判精神,对传统文化予以祛魅,解构凡圣等二元结构,形而上学与宗教神秘思想被边缘化。
④与现代化社会形态的统治形式相适应,近代以前的各种上层建筑被适应人类文明发展的上层建筑所代替,产生了人类文明的国家政权、法律制度和思想体系,形成包括现代社会和与它相适应的上层建筑的社会制度。
人类与生俱来的自由平等观念同旧制度的地方特权、等级制度和人身依附是相矛盾的。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的经济、政治力量不断壮大,为各国的民主革命准备了条件。荷兰在16世纪末,英国在17世纪中叶,法国在18世纪末,德国及其他一些国家在19世纪中叶,先后爆发人民民主革命,变革了旧制度,从而为近代民主社会取代旧的专制社会扫清了道路。
资本社会制度是经过工业革命,由工场手工业过渡到机器大工业以后最终确立的。15世纪末的地理大发现以及随之而来的海外领土的开拓,使销售市场扩大了许多倍,加速了手工业向工厂手工业的转化。工厂手工业由于在工场内部实行劳动分工,比经济发展实行简单协作的手工业,大大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到18世纪,在英国等先进的市场国家里,国内市场与世界市场的迅速扩大,越来越同工厂手工业的狭隘的技术基础发生矛盾。企业家们为了在竞争中获取更多的利润,要求进一步改进生产技术。在这种情况下发生了工业革命。工业革命诞生的机器大工业,标志着工厂生产的物质技术基础已经建立。资本所有者和劳动者阶层成为近代社会基本的阶级结构。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于生产,促进了生产力迅速发展,使近代生产关系扩展到一切生产部门,同时也使劳动者和资本所有者的关系进一步发展。近代社会的产生和发展,在各个国家具有共同的规律并带来类似的后果,但是各个国家由于具体的历史条件不同,也具有各自的特点。
封建社会经济结构的解体使资本主义的要素得到解放。14—15世纪,地中海沿岸的某些城市已经稀疏地出现了资本主义生产的萌芽,但是资本主义时代是从16世纪才开始的。在封建社会末期,商品经济的发展,促进了封建社会自然经济的解体,引起小商品生产者的两极分化。资本的原始积累加速了这种分化,造成资本主义生产的基本条件:一方面产生大批失去生产资料而不得不出卖自己劳动力的无产者;另一方面巨额的货币和生产资料集中在少数人手里转化为资本。所谓资本原始积累,就是强制地使劳动者同他们的生产资料分离的历史过程,而对农民土地的剥夺是全部过程的基础。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被破坏,大量农民和手工业者破产,从而既给资本主义造成了劳动力市场,又给它造成了商品市场。剥夺农民和手工业者的历史在不同国家带有不同的特点,经历不同的阶段。劳动力转化为商品和生产资料转化为资本,标志着简单商品生产向近代化生产的过渡,也标志着有钱人对劳动者的剥削的消除,即由剥削变成社会平等。资本积累还包括对外国地的侵夺,以及其他利用国家权力的暴力手段。